返回

第三十章 流动的故事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三十章 流动的故事河 (第1/2页)

    梅雨季节的青峰山,总被一层薄薄的雾裹着。时光故事馆的屋檐下挂着串兰草编的风铃,雨珠落在草叶上,叮咚声混着馆内的翻书声,像在哼一首古老的调子。

    夏听听正整理访客留下的“故事信物”,指尖拂过块来自景德镇的青花瓷片,上面用青料画着兰草坡的轮廓,瓷片边缘还沾着窑火的温度。“是个老匠人寄来的,”张姐端着刚沏的兰草茶走进来,茶雾里映出她的笑,“说要把《草木兵》的故事烧进瓷里,让碗碟都能讲东方的事。”

    窗边的竹椅上,坐着位戴斗笠的老人,正对着陆明远的工作笔记临摹。斗笠的竹篾间插着片兰草叶,是从尼雅遗址带来的。“我跟着考古队在南疆挖了三十年,”老人抬起头,斗笠下的眼睛亮得像星子,“当年陆导在佛塔下拍的空镜,我还帮着扛过三脚架呢。”

    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卷晋代的帛书残片,上面的兰草纹与青峰山的草叶分毫不差。“这是在佛塔地宫找到的,”老人的指尖抚过残片,“上面写着‘兰草渡流沙’,原来千年前,它们就跟着商队的驼铃,从东山走到了西域。”

    夏听听把残片放进新做的展柜,与景德镇的瓷片并排。玻璃反射着窗外的雨,残片上的墨迹与瓷片上的青料在雨雾里交融,像两条跨越时空的河,在故事馆里汇在了一起。

    午后,雨稍歇,“少年故事队”的孩子们举着油纸伞冲进馆内,伞面上画满了分镜。小宇举着伞转圈,伞骨转动的弧度,正好是陆明远笔记里“3-2-5”对应的镜头角度。“沈老师带我们去看了老槐树的根,”他的伞尖在地上划出圈圈,“树根在土里盘的形状,和《东山赋》的章法一模一样!”

    沈砚确实带着孩子们去了后山。老槐树的根系在暴雨后露出一截,盘根错节间,竟嵌着半块汉代的竹简,上面刻着“守山如守文”。“姑姑的笔记里提过,”沈砚用软毛刷清理竹简上的泥,“青峰山的老辈人说,这棵树是谢安当年亲手栽的,根须早就把山下的文脉都缠在了一起。”

    罗森踩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