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7章 打仗先分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347章 打仗先分钱 (第1/3页)

    代号“星火”的指挥中心,环形主屏幕如同科幻大片里呈现的一般,实时流淌着位于合肥、绵阳、成都、上海四个核心验证平台的数据流。

    距离夸父工程正式启动已过去一个月。

    洛珞站在指挥台前,深蓝色工装映着屏幕的荧光。

    令他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是,相比在“尘埃之怒”项目里那样辛苦的透支,此刻的他竟感受到一种……诡异的从容。

    指挥台上,全息投影展示着工程整体架构树状图。

    材料、磁流体、超导磁体、激光点火四个核心验证模块如同稳固的基石,闪烁着代表“推进中”的柔和绿光。

    连接各模块的数据流线实时跳动着各项关键参数。

    项目的推进速度远超洛珞乐观的预期。

    魏晓峰将一份刚汇总的电子简报递上:

    “洛总,各组本周简报。”

    魏晓峰,华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神光-Ⅲ主机装置总设计师主导完成国内首台百钛瓦级超短超强脉冲激光系统的研制。

    在激光驱动器总体设计、高功率固体激光技术领域有20余年积累,主持完成多代激光装置升级,具备大型装置集成与跨单位协作经验。

    在洛珞第一次核心方案讲解会议后不久正式加入,时任夸父工程副总师。

    对于这位副总师到来的情况,洛珞是心知肚明。

    总归不可能是上面质疑自己的专业能力,那么对方主要负责的就是统筹方面了。

    他带来的不仅仅是神光-III主机装置总设计师的光环和领导大型装置集成的丰富经验,更是一种沉甸甸的、久经工程考验的稳重。

    洛珞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魏晓峰的情形,那是在夸父工程总师团队的小范围技术协调会上。

    魏晓峰年逾五旬,鬓角已染霜色,但目光锐利如鹰,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他没有对洛珞的年轻表现出一丝质疑——似乎之前那次核心会议足以打消所有疑虑——而是直接拿出一个厚厚的皮质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关于激光点火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接口的具体疑问和技术风险预判。

    “洛总师”

    魏晓峰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丝川渝口音:

    “您方案里激光脉冲序列与磁约束毫秒级协同的构想确实是神来之笔,但落实到工程上,从光电开关的响应速度到储能单元对瞬时功率尖峰的承受能力,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我这边列出了十七个关键风险点,需要和磁体组、控制组开专项讨论会。”

    洛珞看着那份详尽的风险清单,很是开心。

    他需要的正是这样能将理论转化为具体工程路径、并且能未雨绸缪堵住潜在漏洞的搭档。

    魏晓峰的存在,像一根精密的轴承,稳稳地嵌入了夸父这台高速运转的引擎核心,分担了他作为总设计师在具体技术实现和工程管理上的巨大压力。

    材料组的王启明、磁流体的周建军、超导磁体的李卫国、激光点火的陈光华,再加上新加入并担任副总设计师的魏晓峰……这支由国内各领域顶尖大脑组成的队伍,展现了令人咋舌的效率和执行力。

    结果就是,他居然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清闲”。

    原本他出去旅行一个月,彻底放松心情,想着休息充分了,回来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结果……这工作量一点不比旅游逛街来的大。

    有了魏晓峰这位经验丰富的副总师在技术管理和协调上分担重任,加上各攻关组负责人均是久经沙场的行业领袖,洛珞在项目启动初期的主要角色,反而从救火队长变成了战略规划者和决策仲裁者。

    大多数时候,各组都在按他提供的核心逻辑图和参数窗口全力推进自己的验证平台建设。

    只有遇到实在绕不过的技术鸿沟,或是需要在几个关键临界点做出关乎方向的大取舍时,负责人才会带着厚厚的报告和纠结的神情找到他办公室。

    比如,材料组的王启明曾拿着高温辐照下SiC蜂巢基板第一批次测试数据来找他:

    “洛总,孔隙率提升到48%后就卡住了,界面改性剂在累积辐照下的稳定性远低于方案预期,您看这临界曲线图……我们是按风险大的方向赌新配方,还是暂时下调孔隙率目标?”

    洛珞审视数据、评估方案预设的“韧性窗口”是否被触及,最终拍板:

    “按计划执行新型界面剂合成路径II,孔隙率目标不动,但同步启动结构增强微方案备案,报告交给魏总审一下工程可行性。”

    又如,魏晓峰在组织激光点火与磁体协同调试时遇到了光路同步精度的瓶颈,他带着详细的仿真结果和实物测试报告找到洛珞:

    “洛总,毫秒级序列第七号脉冲与控制信号间存在≥0.5微秒的基准抖动,超出方案预设的‘误差容限窗’下限,是投入资源攻关超精同步控制模块,还是微调协同时序,牺牲部分能量密度换取稳定?”

    洛珞需要洞悉这微小偏差对整体点火窗口的关键影响,并与魏晓峰共同评估不同选择的代价与风险,最终决策。

    这些无疑是关键挑战,但频率远低于洛珞的预期。

    魏晓峰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将激光组内部以及与各组的接口协调得井井有条,其他几位负责人也展现出极强的自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