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打仗先分钱 (第2/3页)
攻关能力。
洛珞不再需要像在“尘埃之怒”时那样,深入到每个细节去推导、去手把手地引导——那个领域对他完全是陌生的,而聚变工程的核心物理蓝图本身就源自于他,理解起来自然顺畅得多。
于是,在大部分“技术性烦恼”被顶尖团队化解后,洛珞很快发现自己肩头最沉的那副担子,悄然变成了发钱——精确地说,是国家拨付给夸父工程的首批专项经费:
一百亿人民币。
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开,张云超的秘书小王探进头来:
“洛总设计师,科工委转来的‘第一期项目经费划拨通知’到了,一百亿专项资金已打入工程专用账户,按规章,需要您主持完成主要板块的经费审批签字。”
他手里捧着一份厚实的、盖着鲜红印章的纸质文件和一个加密数据盘。
洛珞深吸一口气,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相比于那些专业上的问题,这个可能更棘手一点。
一百亿!听起来是个天文数字,但扔进夸父工程这个吞金巨兽口中,每一分都弥足珍贵。
这钱不是他个人的,是国家的战略投入,每一笔支出都要经受最严格的审计和效率拷问。
“通知各组负责人,明天上午九点,第一会议室,经费审批专项会议。”
如何负责任地将这笔启动资金分拨下去,成为洛珞这个总设计师初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费审批专项会议:
会议室内,气氛不同于技术研讨时的热烈,多了几分肃穆。
椭圆长桌旁,除了四组负责专门统计预算和花费的财务人员,核心负责人王启明、周建军、李卫国、陈光华,还有副总设计师魏晓峰全部到齐。
张云超书记列席旁听,审计署特派专员坐在后排,记录仪的红灯安静地亮着。
洛珞坐在主位,面前是一摞装订整齐、贴满标签的《夸父工程XX项目XXXX年度/阶段经费预算申报书》。
他的角色从技术总指挥切换成了掌握财政命脉的关键决策者。
流程一丝不苟地按照重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进行。
每个组的报告员需上台阐述平台进展、当前瓶颈、下一阶段核心任务目标,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详细预算清单——设备、材料消耗、人员薪酬与专家费、外协测试费、基建改造费……事无巨细。
魏晓峰全程凝神倾听,手中钢笔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尤其是涉及与他负责的激光点火系统或其他系统接口相关的外协或设备投入时。
经费需求关键点:
新增高精度多维编织系统- 3680万;极高温液态金属实时观测系统- 5200万;新型界面剂合成及特种SiC纤维耗材- 2900万;配套冷却系统升级- 1800万;中子源运行及维护- 2200万;人员外协- 700万;
合计申请预算:1亿6480万元。
洛珞没有立刻回应,翻到对应申报书页面,用笔快速圈出几个关键数据和备注说明。
“高精度编织系统,国产化替代的可能性评估报告呢?”
报告员早有准备:
“已评估,两家国内厂商可满足部分要求,但精度和稳定性达不到方案所需临界值,附详细评测报告第13页。”
“进口观测系统的关税和增值税是否已包含在3200万内?具体型号是否确认?”
“包含,型号已锁定供应商K公司的Gen-4C型,技术指标完全覆盖需求。”
洛珞点点头,在申报书封面标注了一个临时意见:
“初步通过,关注替代方案后续研发跟踪。”
洛珞重点追问进口核心部件的不可替代性及关税处理细节,确认无误后看向魏晓峰:
“魏总,您怎么看?”
“材料是基础中的基础,设备进口有明确技术壁垒论证,应该保障,但在中子源运行时间上……”
魏晓峰看向王启明:
“王老,方案要求连续验证6个月,但考虑到辐照累积效应和平台调试周期,是否可先保障前4个月满负荷运行,根据中期数据再评估是否需要后2个月?这样可腾出部分灵活空间给其他急需方向。”
洛珞权衡后:
“同意设备进口及材料预算,中子源运行按魏总建议,先批4个月1800万,外协费压缩到600万,优先保障界面剂研发。”
再次签字。
接着是磁流体组……
超导磁体组紧随其后……
几个组都在类似的详尽论述、洛珞的严格质询以及魏晓峰从工程风险控制和资源优化角度的补充建议下,逐一审核通过或进行了小幅优化调整。
最后是激光点火组。
他的任务最“烧钱”,也最“科幻”:
“实现方案要求的能量密度,现有技术差几个数量级,我们的策略是基础元器件和新材料两端突破。”
飞秒级超快激光精密控制电路平台-预算 1亿1800万——含税,附三家技术论证报告;
大容量固态脉冲功率储能单元中试-预算 1亿5000万——含前期材料合成与小型验证;
委托华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由魏总团队主导,进行超强激光瞬态互作用模拟-预算 8500万——半年,含详细测试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