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6章 水脉图现世,打井队出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246章 水脉图现世,打井队出击 (第1/3页)

    夜间的指挥部,空气里弥漫着汗臭味、烟草味、茶香气、机油味乃至泥土味。

    味道很复杂。

    就像现在抗旱情况一样。

    现在还没有下班,好些人进进出出,一种挥之不去的焦灼感随着人员进出越发浓郁。

    墙上挂着的旱情地图在变化。

    深红色的“特旱”区域像一块块狰狞的疮疤,粉红色的“大旱”区域在不断扩大。

    还好,图上出现了几个绿色区域。

    虽然面积还小,但总归给人以希望。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夹杂着嘶哑的汇报和急促的命令。

    钱进和张成南等副指挥奋战在办公室里,韩兆新去省城开会了。

    其实,这种指挥部干活的都是副指挥,总指挥是挂个闲职同时负责镇压副职们的分歧以及搞好协调工作。

    “北梨山的水,是救命的火种,但火种要烧成燎原之势,需要时间,需要管道,更需要解决眼下最迫切的饮水问题!”办公室里张成南用力按着太阳穴,连日奔波和巨大的压力让他眼窝深陷。

    根据钱进的提醒,水利部成功解决了山地取水这个大难题后,他现在跟钱进关系处的很好。

    两人在抗旱指挥部里都是干起来不要命的那种。

    有干部送来报告:“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张局,你看这报告,东河公社又有三个大队告急,水窖彻底干了,牲口吃水已经靠消毒水了……”

    “钱副指挥你看一下这个,是不是该把运水队派出去了?大海石公社那边连人吃水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了……”

    钱进紧锁着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山地取水的成功勘探给了他一些抗旱信心,但也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单靠几个点,无法覆盖如此广大的受灾区域。

    必须找到更多、更直接的水源!

    否则,他们就得想办法往受灾区域送水了。

    可现在还刚进入六月份。

    更干旱更炎热的七八月份还没来呢。

    到时候怎么办?

    全线送水?

    放在21世纪的二十年代或许没问题,那时候国家机械运输能力发达。

    现在可太难了。

    他们征集了全市的运输资源,也不过凑出了一百多辆运水车。

    可问题是。

    一个县就需要这么多运水车来供水!

    钱进问一个干部:“咱们储备柴油有多少……”

    有人急匆匆过来:“钱副指挥,外面有人找你,说是叫宋致远,说是给咱指挥部送更详细地下水资源图的。”

    张成南下意识的说:

    “这东西没什么用了,山地的地下水资源那是由于特殊的溶洞地质提供的,是我们一直没有发现这些水资源的存在,现在才能派上用场。”

    “平原地区所谓的地下水资源已经枯竭了,否则这能叫什么旱灾啊?”

    这是实情。

    如果地下还有水可以用,那就不是旱灾,只能说今年雨水少。

    这也是通报人并没有因为有人来送地下水资源分布图而激动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他们在北梨山成功引流后,就一直努力的往地下水资源方面使劲。

    但没有用。

    期间也有人从图书馆或者家里藏书甚至其他地区的书店找到了国家印刷的海滨地区水资源分布图,可打井队已经去试过了。

    用处不大。

    钱进说道:“是这么回事,可宋致远这位老同志是我一个熟人,他办事相当靠谱,要不然还是听听他的说法吧。”

    他让张成南负责指挥工作,自己去门外接人。

    大楼外、夜幕中,宋致远站在自行车旁边,手中杵着一根粗大的卷轴。

    像是古代老将手持长兵器傲立战马旁。

    有股子肃杀之感。

    “钱总队、钱总队!”宋致远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我、我这边可能找到点东西,或许能帮上忙!”

    “宋老师,你找到了什么?怎么这个点来了?我们办公室里乱七八糟,就不请你上去了,咱一起在台阶上坐坐吧。”钱进示意他坐下。

    宋致远没有坐,而是小心翼翼地将那个长纸筒交给钱进:

    “我找到了一份《海滨地区地下水脉分布详略图》,这图是、我说实话吧,是我找到我们学校以前的老同事,施华盛老先生,由他捐赠出来的。”

    他认为钱进是可以信任的。

    即使这幅图有问题,但他动机没问题,那他就相信钱进不会因图来治施华盛老师的罪。

    出于这样的考虑,他把信息一股脑的倒了出来:

    “他建国前就在海滨大学地质系当主任,退休很多年了。今天去拜访他,说起旱情,他老人家急得不行,翻箱倒柜找了大半天,最后在床底下的一个旧皮箱里找到了这个!”

    一切还是未知。

    他觉得还是要保护一下施华盛藏在地下室里的那些报告资料。

    作为从特殊年代走过来的人,他太清楚老同志为了保存那些资料,耗费掉多少心血和精力,又担了多少惊受了多少怕!

    钱进接过布匹包着的纸筒。

    很沉重!

    他想了想,觉得不能浪费老同志的好意,还是带他去了办公室,找到一张大长条桌放开了这张卷轴。

    卷轴打开,泛黄的大地图出现了。

    图纸虽然年代久远,精度肯定无法与现代勘探相比,但它清晰地勾勒出了几条贯穿海滨市域的主要地下水脉走向,然后围绕这几条主要地下水脉,又延伸出了复杂的支脉图!

    不同主脉和相连支脉都在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线给标注了出来,红色是主脉,蓝线是主要分支,还有黑色、黄色、粉色、紫色等等各种颜色的线与点。

    一眼望去。

    钱进以为自己看到了详细的人体血管和毛细血管资料图。

    有人指向几个颜色暗淡的区域:“这是什么?”

    宋致远说:“哦,这是他们当年地质勘探队用不同密度的点状区域标出的不同程度富水区。”

    “施老先生说,这是他们当年结合地质构造、岩性分析和一些零散的勘探资料绘制的,虽然粗糙,但大的方向应该没错!”

    宋致远补充道,手指沿着一条标注为“梨山-滨海断裂带伴生水脉”的粗蓝线滑动:

    “你们瞧,这是不是前些日子登报的第一条山地水脉?”

    张成南仔细一看,大惊:“嘿,还真是啊,这、这哪里来的图?竟然也有山地下水脉的标注?”

    “真是神了,以前咱找都找不到一份相关资料,这一下子冒出来两份……”

    宋致远又重新把这幅图的来历说了一下,也介绍了施华盛的身份。

    结果张成南一听,高兴的说:“啊,施华盛教授啊?他是我的老师呀,我是55年的海滨大学学生,当时我是在水利水电工程系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