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6章 水脉图现世,打井队出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46章 水脉图现世,打井队出击 (第2/3页)

书,施华盛教授教过我们水利地质科学应用这门课。”

    “这都已经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没想到他老人家还活着——呃,我的意思是,他老人家身体还好吧?”

    然后他迅速合计了一下:“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时候他就六十来岁了,如今怕不是高寿奔着90去啦?”

    钱进高兴的说道:“回头我们要去拜访老教授,他为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了这幅图可太好了,不光是当下可以有的放矢针对性去打井,以后等有条件了,咱们海滨乃至全省全国应该都要重新普查地下水资源情况。”

    “我想,到时候这幅详略图就是咱们海滨地区地下水资源再次普查的指导图!”

    宋致远听后很高兴,笑着说:“那就太好了。”

    “施老师说要注意这几条水脉,”他用手指在图上勾勒了几下,“这些水脉深埋在地下,受季节降水影响相对较小。”

    “今年的干旱和地下水资源的欠缺,主要是受到去年冬天无降雪和今年上半年的降水少导致的。”

    “那么按照施老师的意思,这几条水脉很可能依然富水。”

    “有这个可能。”国土资源部门的一位领导比划了一下说,“这个地方我知道,以前是矿区,现在因为矿产开采结束被荒废了。”

    “这导致附近没有村镇,也没有人去了解附近地下水情况,如果真有合适的水脉进行开采,那就太好了……”

    “可以迅速打井给周边公社使用!”张成南一拍桌子。

    运输部门的负责人说道:“这些地方三十公里范围内有好几个公社,如果真能出水,那么咱们就可以就地取水通过运水车送过去。”

    “这样就不用从县城运水了,距离缩短、效率增加,这对当地抗旱工作太有用了!”

    钱进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搪瓷茶杯盖叮当作响:

    “太好了,宋老师,你立了大功了,施老先生更是我们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的恩人!”

    好几个领导凑在一起俯身仔细研究着图纸,他们手指点着图上标注的几个富水区,又对照着墙上最新的旱情分布图,思路瞬间清晰:

    “张局,咱们的打井队呢?派出去啊,这边有个富水区,这是以前地图上从来没有展现过的东西,试试能不能打出水来啊!”

    钱进有些遗憾:“可惜深水井打井机还没有紧急研究成功,否则咱们再有这张图的搭配,可就太好了。”

    “绝对事半功倍的好。”其他领导露出笑容。

    张成南更是眉飞色舞:“打井!看看这些地方的浅水井能不能出水!”

    “要是围绕这些主要水脉,特别是图上标注的富水区域,能给那些旱情最重、饮水最困难的公社和生产队打出可以出水的井来,那我们工作压力就小多了。”

    “这样,周部长你联系地方部队,我们需要他们配合我们立刻成立‘打井突击队’!”

    “由我们水利局牵头,各区县抽调最好的打井工人、再搭配战士们组成的劳力队,再把能调动的钻探设备全部集中起来,一定能有收获!”

    “怎么样,钱副指挥?”

    钱进说道:“就这么办,你来组织队伍,我去给韩总指挥打电话做请示。”

    顿时,海滨市的夜晚忙活起来。

    旱情就是军令。

    军令重于山!

    当晚主要的领导们和相关干部不用睡觉了,熬夜加班。

    指挥部里灯火通明。

    张局长亲自坐镇,技术科骨干被连夜召集起来。

    电话线通往各区县水利站、地质队甚至大型厂矿的基建科。

    一份份调令发出:调集全市经验最丰富的打井队长、钻探技师、熟练工人准备打硬仗。

    然后市区内政治过硬、技术精湛的相关人员被从家里喊了过来。

    这些人本来是在养精蓄锐。

    钱进指望等过段时间有了深水井打井机,再把他们派上战场。

    现在不用深水井打井机了,浅水井恐怕也能打出水来。

    那么市内已经有的机器可以派上用场。

    与此同时,物资调配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仓库里库存的柴油被优先划拨给了打井突击队。

    本来以为没什么用的钻杆、钻头、套管、泥浆泵等所有打井必需的物资被清点、集中。

    有些设备已经下乡去打井或者清淤了,又被紧急调拨回来。

    十几辆准备换装水罐去送水的解放大卡车被征用,专门负责运输设备和人员。

    当下的体制极其适合动员作战。

    短短一个晚上,一支拥有近两百名工人和技术人员的“海滨市抗旱打井突击队”宣告成立!

    这支突击队由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王工任技术总负责,汇集了全市各区县共十二支打井队精华力量,实力很强劲。

    指挥部将那张珍贵的《海滨市地下水脉分布概略图》复制了多份,张成南和王工带领技术组连夜研究,结合最新的旱情报告,初步圈定了第一批二十个最急需、也最有成功把握的深井点位。

    但是在这个氛围火热的突击队里,还有个严峻的现实摆在面前。

    钱进在仔细检查了市内能调集的所有打井设备后,暗地里一个劲摇头。

    国家前些年各方面都有问题,技术发展和设备保障工作问题尤其大。

    看起来打井队里机械不少,但大部分设备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老家伙,属于冲击钻或回转钻的浅井钻机,设计打井深度普遍在三十米以内,甚至是十米以内……

    这些机器对付浅层潜水还行,但是图纸上标注的很多水脉还是在五六十米甚至更深的地方,这样机器根本不达标。

    等到张成南那边开会差不多了,钱进无奈的说:

    “各位同志,我刚才去看过了,我们现有的机器打到三十米就是极限了,再往下,钻头磨损严重,动力也不够,卡钻的风险极大啊!”

    王工推了推眼镜,却是斗志昂扬。

    主要是他们属于抗旱组织的预备队。

    最近其他队伍特别是街道和各工厂各机关单位组织的突击队都下乡了,他们这些负责打井的技术人员却赋闲在单位里,可没少受到指指点点。

    甚至连家里人都不理解。

    平日里你们三吹六哨挺猛烈的,如今真有事了,你们怎么一个劲往窝里窜?

    打井工作的技术员和工人们有苦难言。

    他们一开始就去打井来着。

    打出来的那不是水井,那是土洞子,他们甚至钻出古墓来了,但就是钻不出水来。

    当时指挥部的意见就是,海滨地区确实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灾,地下水枯竭。

    这样浅水井没有用,那就不瞎折腾了,毕竟打井耗费的柴油多耗费的人力多而且还危险呢。

    他们跟钱进意见一样。

    打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