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开什么玩笑?! (第3/3页)
刘荣对此抱有极高的警惕心!
虽然刘荣很清楚,哪怕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汉武大帝那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也不可能在三五百年内,壮大到可以左右华夏走向,乃至王朝兴衰的程度;
但作为穿越者,刘荣本就不是以个人得失,甚至是汉家这一朝,亦或是几个朝代,为评判事务的标准。
——有幸穿越回这个时代,有幸在这公元前,为华夏后世子孙谋万世,刘荣又怎么可能坐实儒家坐大,让华夏文明走上错误的方向和道路?
所以,自即位以来,刘荣除了对外发动汉匈大战,改善汉家的外部战略环境,内部整顿吏治,打击贪污腐败,革新官僚体系之外,最大的重点,便是放在了学术、思想界的掌控之上。
核心目的就一个:遏制儒家坐大,尤其不允许儒家独大!
只不过,不知道是刘荣太过温柔、平日里又总是平易近人,让儒家产生了什么错觉,还是刘荣这个皇帝的分量,在当今汉室仍旧不够重;
哪怕刘荣再三在公开场合,毫无遮掩的表达自己对儒家的不待见、不亲近,儒家却也依旧没有看清情况。
原先,刘荣还不明白:封建帝王——尤其还是文治武功在手的实权帝王,明确表示对你的不满和不喜,你还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儒家这是脑子瓦特了?
直到此番,儒家借刘荣的皇长子,小小一发试探,便试探出了当今汉室唯一的史诗级副本:窦太皇太后的怒火,刘荣才终于后知后觉的回过味来。
——儒家,不是没看出刘荣的恶意;
而是根本就不在意;
或许在儒家看来,黄老日薄西山,法、墨无以为继,儒家登上华夏历史舞台,已经是必然。
在这种‘必然’作为前提下,刘荣的恶意,不过是汉家某一代天子的恶意。
对于这种‘某一位天子的个人厌恶’,儒家并非没有经历过,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有经验。
——秦时,始皇嬴政就不大喜欢儒家学说,甚至基于此,而对好儒的公子扶苏有些疏离;
到了汉初,那就更夸张了——太祖刘邦,那可是华夏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史诗级儒黑。
所以,儒家大概是以为,当今刘荣,不过是又一个始皇帝、太祖皇帝——个人情感上不喜欢儒家而已。
对于占据大势,必然会得到显赫的儒家,仅仅只是个人情感上不喜欢儒家的天子刘荣,根本无法伤及儒家的根本。
顶天了去,也就是压儒家几十年,在自己在位这一朝压住儒家。
至于下一代——哪怕儒家没有直接得手,将刘荣的继承者培养成又一个公子扶苏、孝惠刘盈,也不过三五代人的功夫,就能得偿所愿。
三五代人,对于一个学派学说,尤其是儒家这种传承了数百年,却始终没有真正显赫于天下的学说而言,不说是白驹过隙,也起码是不值一提。
——儒家,已经等了几百年!
再等几百年,儒家也不觉得有什么!
甚至可以说,在如今这个历史时间节点,诸子百家中,绝大多数学派都还在挣扎求生,只求学说不断觉得当下,仅仅只是‘学说得以传延’,就已经满足儒家的最低要求了。
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短短数十年内,曾经的诸子百家,就已经大半凋敝。
时至今日,仍旧以‘学派学说’形式,明确存在并传承的百家学说,两只手都数得过来。
这更像是一个生存游戏。
过去几十年,上百个参与者,活下来了不到十家;
哪怕儒家什么都不做,仅仅只是‘活下来’,也很可能在未来数十年当中,再淘汰大部分竞争者。
儒家有信心,能成为这场求生游戏的最终大赢家。
很可惜,刘荣不同于任何一位封建帝王。
——刘荣优先考虑的,从来都不是‘天子荣’的个人得失,亦或是老刘家的利益;
而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未来走向!
如此远大志向之下,儒家那点小九九,还想在刘荣这一朝得好?
开什么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