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四十章 制造罪孽,而后归罪于受害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一千零四十章 制造罪孽,而后归罪于受害者 (第1/3页)

    张居正从万历维新的急先锋,成了万历维新的阻碍。

    没有人能够不犯错误,同样张居正的新政,也有一些错漏之处,他无法去做出改变,因为否定自己的过去,等于否定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这个时候,张居正是万分痛苦的,一方面,他要活着,保证万历维新的持续推行;另一方面,需要他死去,好让朝廷对过去的政令,进行查漏补缺。

    申时行对考成法适当的做减法,就是查漏补缺,但申时行作为张居正的门下,能做的实在有限,做的多了,就会被认为是同门内讧,被认为是机会,掀起更大的风波。

    现在,侯于赵愿意站出来,对新政查漏补缺,这对大明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当然对张居正而言,更是一件好事中的好事,能让他从这种痛苦的状态解脱出来。

    自从考成法开启后,大明一直在向上集中权力,忙碌的皇帝、灯火通明的内阁,日夜不眠的六部,把权力抓得死死的,这自然有利于大明皇帝的意志彻底贯彻,但一根弦儿绷得太紧、太久,一定会断掉。

    侯于赵提出了各省三司衙门筹建地方性官厂,就是进行试探性的对下放权,看看结果,如果不好,因为只是局部尝试,翻烧饼不会影响大局。

    一收一放,一张一弛,才应该是新政的节奏。

    朱翊钧朱批了侯于赵的奏疏,准许了他的请求,让他领旨办差,总领各省三司筹建官厂之事。

    “三娘子的奏疏。”朱翊钧看完了三娘子的奏疏,面露疑惑的问道:“朕不明白。”

    冯保眉头一皱问道:“陛下有何疑惑?这绥远不是挺安稳的吗?”

    “今年羊毛量增长量比去年要高,增长了5%,而且今年还完成了三百四十处草场的勘界,李如松平定马匪,绥远地方帮忙补充战马、水食,精锐锐卒和草原健儿合力,一举将外喀尔喀三部赶回了漠北。”

    “这不都挺好的吗?”

    李如松领着骑营去了草原,三千人的骑营很快扩充到了九千人,剩下的六千都是绥远地方卫军,大明汉军和草原人一起,把漠北的养马奴赶回了漠北苦寒之地。

    “就是好,朕才觉得疑惑,万历九年至今,绥远居然没有发生一次实质性、成规模的叛乱,这可是大明新辟之地,怎么就这么顺顺利利的王化了?”朱翊钧看着冯保说道:“冯大伴,你不觉得奇怪吗?”

    “还是绥远总督潘季训,调动卫军平叛了,不过为了不引起朝廷的忌惮,选择了粉饰太平?”

    冯保一听也是有些挠头,笑着说道:“陛下,调兵遣将,稍有动作,粮草、兵差、军马、水食都是瞒不住的,绥远那么多的卫所,不是潘总督的私兵。”

    “若说宁远侯干得出来,臣信,潘总督擅长治水,不擅长领兵打仗。”

    “绥远为何就这么顺利的王化,臣以为顺理成章才正常。”冯保拿出了备忘录,翻动了许久,才找到了万历十一年六月,将备忘录呈送了陛下御前。

    “潘总督在十一年六月的时候,张榜公告了一份名叫《陕甘绥卫所选簿校注》,将陕甘绥等地一千三百六十个卫所,一万三千户归化胡人的名册张榜公告。”

    “从洪武到成化年间,断断续续有近百万胡人归化大明,他们在卫所中世代繁衍。”

    “比如保定中卫右所副千户,原名撒不忽儿,是迆北人,永乐九年归化,赐名平志良,至今传六代。”

    “承袭副千户为家里的麒麟子平应期,万历十三年从征大明东征,位列138将星之一,东征九胜有七功。”

    “万历十六年戚帅凯旋,陛下赐其地猛神火将军星传家宝、头功牌等物,平应期衣锦还乡,三月归营。”

    朱翊钧惊讶的问道:“平应期祖上是胡人?”

    朱翊钧当然知道平应期,东征九大战,他打满了七场,剩下两场没打是因为披甲陷阵受伤了,伤好后继续作战,一把燧发铳,玩的出神入化,百步传扬绝非虚言。

    朱翊钧对他印象还是很深刻的,朱翊钧见过他本人,孔武有力,完全没想过他祖上居然是胡人,而且是迆北,也就是漠北胡人。

    冯保又展示了选簿里节选的内容,才开口说道:“陛下,大明说话是算话,既然归附投效,就没有刻意为难的道理,所以,绥远人当然会相信,大明在真心实意的解决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矛盾。”

    “只要三代人,大家就都是大明人,也都是汉人了。”

    “从大明开辟,这都打了两百年,大明累,草原人也累,现在这样的安稳日子,也挺好的。”

    要对平应期说你就是胡人,平应期会觉得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并且把手里的金瓜锤抡圆了,砸碎对方的脑袋!

    “原来如此,那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朱翊钧翻看了卫所选簿上的内容。

    有的卫所居然一半以上,祖上都是胡人,但现在都是汉人了。

    朱翊钧还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萧定国、杨尚仁、柴进高等等。

    比如这杨尚仁,在汉城攻城战中,做了先登第一人,第一个进入汉城,斩倭寇四人。

    柴进高则是牺牲在了忠州之战中,戚继光凯旋,太子扶灵柩下葬入了西山英烈祠,榜上有名,世受皇家供奉,他的儿子柴清泉那年才十四岁,继承了柴进高的世袭指挥佥事。

    现在也遴选进了京营,在讲武大学堂读书。

    柴进高在东征之前,只是一个百户,东征阵亡,世袭百户升四品指挥佥事,和戚继光当初一个出身了,大明没有对他的身份和来历区别对待。

    冯保在戚继光凯旋后,就对所有英烈和功臣的来历进行了总结,这几个,祖上的确是胡人,现在都是汉人了,汉化的非常彻底。

    这一万三千户,都是类似的情况,繁衍生息,从无断绝。

    大明卫所虽然苦了点,甚至被士大夫戏称世袭军奴,但再苦也比草原朝不保夕强得多。

    草原人没有理由反对王化,就是有几个死硬分子跳脚,也只会收获嘲讽,并且检举到各府、县衙换一份赏钱。

    什么胡人,什么夷人,三代之后,都是大明人。

    朱翊钧活动了下手腕,继续上磨。

    “这什么玩意儿?”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这些文字他当然都认识,可是组合起来这些话,让朱翊钧感觉认知遭到了污染。

    礼部从泰西找了多部法典,看看有什么可以吸收的地方,但这些法典,让大明礼部有些莫名其妙,最终放弃了这一打算。

    比如英格兰现行的律法,其中有一条《惩治流浪者和长期乞丐法令》,因为圈地运动的进行,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涌进了城市之中,造成了十分广泛的流浪汉现象。

    这条律法就规定:对流浪者及长期乞丐,任何人有权实施剥光上衣当众鞭打至流血的体罚,并强制遣返原籍,或最后居住过一年的地方。

    如果无法确定身份、原籍、居所,则将其被送往感化院或普通监狱,服终身苦役。

    农民失去了土地,这是英格兰议会、绅士们犯下的罪孽,这些流浪汉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