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九十八章 汉兵八路雷霆威镇播州,商船横海白银尽归皇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九百九十八章 汉兵八路雷霆威镇播州,商船横海白银尽归皇明 (第1/3页)

    内阁阁臣们,都认可陛下应该前往松江府驻跸,这是万历维新的应劫之地,可是这顺天府百一,让阁臣们忧心忡忡,顺天府不忠诚,陛下驻跸松江府就不放心,会忧虑重重。

    可让顺天府忠诚起来,又似乎很难做到。

    其实这个时候,就应该拿出官僚们的老办法,欺上瞒下,趁着顺天府衙门调整,把这个数字调整上去,稍微好看点。

    可事涉皇帝本人、皇嗣的安危,又没人有这个胆子做这件事,一旦追查下来,多少脑袋够砍的?

    礼部尚书高启愚正式走马上任,他手里一共就两件事,整肃翰林院务虚之风和环太商盟的运作。

    环太商盟比大明朝臣想象的更加顺利,倒不是他高启愚多么能干,是潞王殿下。

    六月份的时候,闲不住的潞王爷,去了秘鲁总督府利马城,十艘三十多丈长的快速帆船,横在港口上,给海道口岸的夷人,带来了足够强的震惊。

    至此,大明商船畅通无阻,那些个小心思、小阴谋,在黑洞洞的炮管之下,立刻烟消云散了。

    按照红毛番派到琉球总理事府的理事们讲,本来总督府还有不同的声音,快速帆船的武装巡游,让所有的声音变得相同了。

    秘鲁总督府、墨西哥总督府都做出了共同的决定,减少对西班牙本土白银输送。

    佩托总督承诺,墨西哥三个银矿群,共计650万两白银的年产量,明年会有超过二百万两送到大明,之前只有五十万银。

    获得了大明战争借款的佩托,开始掌控这些矿群,才敢如此承诺,身怀利刃杀心自起,佩托仗着大明五桅过洋船之利,回到总督府就开始了攻城略地。

    而秘鲁总督府的富饶银矿,每年出产700万银,承诺会有450万银输送到大明,恢复到大明和西班牙交恶之前的水平。

    而两个总督府的理由非常正当,正在经历价格革命的西班牙,不需要那么多的白银。

    价格革命,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泰西,从而引起的泰西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历史性事件。

    因为分配的问题,这些流入的白银大多数都掌控在了贵族手中,泰西的农夫,在价格革命中不断破产。

    减少白银流回本土,减少物价波动,增加货物流入,无论怎么看,这个理由都显得光明正大、冠冕堂皇,泰西本土消耗不了那么多的白银,白银流回去只会变成危害。

    高启愚去过泰西,他知道,事情并非如此,道理看起来讲得通,但是对泰西的统治阶级而言,这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美洲廉价金银流回泰西,本质上是本土对殖民地的掠夺,一旦殖民地从大明得到了足够多的货物,泰西的金银就会向这些殖民地流动,这就不是本土掠夺殖民地,而是殖民地反过来掠夺本土了。

    高启愚深知,大明和泰西的基本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大明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大规模流民,一旦出现,代表着江山社稷动摇,代表着天倾地覆,到代表着气数已尽,等于天塌了。

    泰西可以承受大规模的流民,手无寸铁的刁民,再多也掀不了王座。

    毕竟英格兰的圈地运动,兼并程度早就超过了危险线,超过九成的田土,都集中到了士绅和国会议员手中,伦敦遍地都是流浪汉和乞丐,两岁的孩子就要开始钻烟囱工作了。

    一旦泰西的白银反过来向殖民地流入,泰西所有统治阶级的天就塌了,因为他们失去了财富,就失去了统治的手段。

    高启愚专门写了封信,送给了姚光启和阎士选,叮嘱他们提醒两个总督府,要徐徐图之,不要过分的急躁,不要把费利佩逼急眼,把远征的对象从英格兰,变成墨西哥和秘鲁。

    整肃翰林院,进行的反而没有那么的顺利,这些空谈之辈,十分的顽固。

    高启愚为此制定了一个游学计划,西域、甘肃、绥远、辽东、松江府都是游学的地方,这些翰林们在翰林院里,听得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唯独听不到民间疾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翰林们不想走这万里路也得走。

    兵部尚书曾省吾已经垂垂老矣,播州平叛已成定局,这就是他最后一件差事,做完后,他会和王国光一起养老了,虽然陛下给了杨应龙机会,但曾省吾太了解世袭土司他们的想法了。

    “我知道,梁少宰可能无法理解,但这些土司世酋就是这么想的。”曾省吾对着梁梦龙讲了讲这些土司世酋的做事逻辑,梁梦龙根本无法理解。

    梁梦龙眉头紧蹙的说道:“简直是不可理喻。”

    曾省吾又摇了摇头说道:“以杨应龙为例,他们家在播州称王称霸了七百余年,经历了唐宋元明,传了二十九代,在他看来,皇帝又算什么?”

    “播州就该是他家的,谁都不能染指,朝廷派了流官,是乱了规矩,是在侵略。”

    “国中之国,诚如此也。”

    杨应龙是个缩影,和都掌蛮当初没什么区别,这种心态和想法,归纳一下,就是国中之国,就会出现这样的事儿。

    “简直是可笑,既然觉得自己这么厉害,为何不自谋生路,为何还要倚仗朝廷?或者干脆反了?!”梁梦龙的语气变得十分的冷厉,甚至带着几分肃杀之气。

    曾省吾叹了口气说道:“杨应龙,这不就反了吗?”

    “当初我曾经把都掌蛮的土司世酋,叫到了重庆府会勘,朝廷也宽宥了他的罪行,最后,还是得兴兵把他灭了。”

    朝廷其实懒得理这些世袭土司,他们老老实实,什么都不干,大明也默许了他们做土皇帝,但次次都是这样,非要激怒朝廷,试一试朝廷的脾气。

    久在大明腹地的大明人,根本无法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其实也不必去理解,既然造反,那就平叛便是。

    “梁少宰,四川汉兵、云南汉兵可信。”曾省吾又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朝廷其实对四川、云南的汉兵有些顾虑,这种顾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距离的考量,担心地方做大,出现唐末的藩镇割据。

    所以朝廷屡次对西南用兵,都要劳师动众,从京师、从腹地调派汉兵前往,比如国初几次的麓川之战。

    在曾省吾看来,这太浪费了,军兵粮饷辗转半天下,成本实在是太过高昂了,而且北兵南兵,其实都不擅长丛林作战。

    正统年间,三次麓川之战,都是巨大的战争成本支出,同时伤亡惨重。

    嘉隆万年间不是如此,这个时间段,大明对西南的战事,都是以西南汉兵为主,效果极好。

    倒不是朝廷没有了疑心病,实在是朝廷没有那个人力物力财力去,调动军兵粮饷辗转半天下,只能仰仗西南汉兵了。

    万历维新之后,陛下不过是萧规曹随,按着前人的规矩办事。

    “以前很难解释,但现在反而好解释了,一方面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