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九十七章 熬老头战术虽然无耻,但是有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九百九十七章 熬老头战术虽然无耻,但是有用 (第3/3页)

,都需要极大的威望才能做到。

    而腿打断,仍然可以干活,开门、喂养牲畜、缫丝、纺车等等。

    林辅成把南巡的经历写成了游记,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就因为这段话,林辅成被骂惨了,人情世故,被林辅成点透了。

    有意思的是,大宗伯沈鲤看完了游记,在和皇帝私下奏对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林辅成提到的内容,不是假的,也不新鲜。

    因为在商周时期,也有类似的规矩,那就是‘刖者使守囿’的刑罚。

    刖者,被砍掉、锯掉、打断腿的人;

    使:派遣;

    守囿,看守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宫里有件鼎,就是西周时候的青铜器,名字叫:西周刖人守门方鼎,炉门就有一个受刖刑的奴隶在守门。

    驭下之术千头万绪,若是能把这句‘把聪明伶俐的人脚打断’,理解清楚,就能领悟驭下之术了。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持庄园主的威严,保证秩序的稳定。

    类似的做法,在漫长的历史上,在皇帝之中,也并不少见。

    宋高宗杀岳飞,岳飞太能打了,他太聪明伶俐了,但却没有多么深厚的背景;万历皇帝朱翊钧,清算恩师张居正,驱逐镇守北方的戚继光。

    这些皇帝的思维方式,和庄园主几乎没什么区别,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家国大义,只在乎自己皇位是否稳固。

    朱翊钧倒不是不屑驭下之术,只不过是考成法遴选机制之下,暂时用不到而已。

    “皇史宬里的实录,抄录小本,可曾抄录完了?”朱翊钧问起了一件旧事。

    万历十六年,他下旨翰林院,申时行为总裁,梁梦龙为副总裁,领翰林院,对过往所有实录进行誊抄,方便皇帝随时观看。

    大明的实录修成之后,过往文书都会全部焚毁,就连修史过程中的底稿也会一并焚毁,以实录正本、副本为准,算是对过往的一个整体定性,盖棺定论。

    实录修成后分成了正本和副本,正本放置于古今通集库存放,副本放置于文渊阁存放。

    嘉靖十三年宫中大火,道爷下旨修建了皇史宬,让翰林们抄了一份,存放皇史宬算是备份。

    朱翊钧动心起念,想把之前所有的实录都看看,就下旨再次誊抄小本。

    正本、副本全都是大开本,不便拿去观看,而且每次看,还要沐浴焚香,还要敬告列祖列宗,颇为麻烦。

    小本,就是为了方便取阅,而这次抄录还有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方便民间窥伺。

    鸡蛋完全放在皇宫、内阁这两个篮子里,有些危险,翰林们誊抄实录,通常会多抄几份,或者做人情、或者求金银,卖给民间收藏家们。

    乾隆年间明史修订完成,正本、副本的明实录,全部被付之一炬了,若不是馆本、民间抄本相互印证,大明很多事,都无法窥见真相了。

    “已经抄完了,自洪武至隆庆,通共二千三百四十五卷,装为百套。”冯保奏闻了所有情况。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把世宗皇帝的实录呈送来看,早晚各一卷。”

    凌云翼、张居正担心皇帝不会驭下之术,朱翊钧打算做出姿态,把世宗皇帝实录挨个看完,驭下之术自然大成,也省的二位宰辅担心了。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陛下本来就很紧张的时间,更不够用了,冯保有点急切,又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时辰之后,张居正和凌云翼就收到了皇帝的朱批,看到那句有些古怪的批复,二人立刻明白,陛下真的懂,只是不屑用。

    “上月,应天巡抚松江巡抚水师总兵联名上奏,请陛下移王驾驻跸黄浦江行宫之事,诸位阁臣如何看法?”张居正放下了手中的笔,说起了驻跸之事,陛下有意驻跸松江,就要把这件事提前准备好。

    八月皇帝去蹭饭,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张居正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我觉得可以。”凌云翼面色凝重的说道:“这件事迟早要做,而且我赞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陛下真的太累了,驻跸松江,还能轻便些,汉室江山,代有忠良不假,可是这岁月不饶人,得给他们成为参天大树的时间。”

    凌云翼的话已经非常直白了,在场的阁臣都听得非常明白。

    磨坊里的驴,是潞王殿下的胡言乱语,陛下都一笑而过,甚至偶尔以上磨自我调侃,却道尽了陛下为了万历维新所付出的代价。

    强人政治,威权政治,最重要的就是熬。

    把那些抱残守缺之徒全都熬死了,维新派就赢了。

    而抱残守缺的贱儒们要赢,也要熬,熬陛下精力不济,熬陛下对政事倦怠,熬陛下对国事失去了热忱,熬走陛下的政治生命,就可以反攻倒算了。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英明,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能免俗。

    那么让皇帝劳逸结合就变得十分重要了,而到松江府驻跸办事,就是延长陛下政治生命的举动。

    熬老头战术虽然无耻,但是有用,把老头们都熬死了,朝中全都是在万历维新中长大的人。

    哪怕是开历史倒车,也倒不了多久,因为所有人都认为,理当如此。

    张居正听完凌云翼的理由,咬着牙说道:“我本身是反对驰道修通后驻跸,因为顺天府百一之事,实在是让人束手无策。”

    张居正有点恨了。

    一个让万历维新持续推动,延长核心政治生命的绝妙手段,无法推行的阻力,来自于顺天府那只有百分之一的愿意应征人数,这实在是让张居正恨得有些咬牙切齿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顺天府触目惊心的百一,让此事无法进行。

    凌云翼一听顺天府百一,面色变了数变,甚至带着愤怒,但这就是现实,他眉头紧蹙的沉思了下说道:“如果驰道修通,我还活着,我可以留守京师;如果我已经死了,就让高启愚留守京师。”

    “我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只能解决人。同样,高启愚是个独臣,用好了,就是一把快刀利刃。”

    “高启愚之后,可以用王谦,文成公为他儿子铺路,王谦举人作弊,他就只有独臣一条路可以走。”

    “诸位以为呢?”张居正看向了其他三位阁臣,询问他们的意见。

    “我赞同元辅次辅所议,但我还是要说,大明哪有那么多的反贼?不必过分的料敌从宽,陛下圣明,如日中天,魑魅魍魉安敢造次?”沈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不认为需要凌云翼大开杀戒解决问题,理由是上次南巡,九岁太子监国,没出乱子。

    京营在侧,谁敢胡来?元辅和次辅,有点小瞧九族之间的羁绊了。

    “顺天府百一。”张居正重复了一下自己的理由。

    “元辅所言有理。”沈鲤听闻,终究是叹了口气。

    这个百一,实在是太扎眼了,无论做什么决策,都会无端联想到这里,绥远也完成了登记造册,绥远自愿应征者,足足有百四之多,绥远可是新辟之地!

    顺天府这百一,实在是说不过去。

    “我赞同,松江府是金山银海汇集之地,陛下必须要去。”张学颜作为大司徒,选择了认同。

    “我赞同。”陆光祖松了口气,他这个阁臣就是为了反腐才入阁,压力委实有点大,表态总是俺也一样。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