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37三个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1537三个月 (第1/3页)

    有了万历皇帝的批复,魏广德接下来要做的就简单了。

    把情况和张四维、申时行一说,把皇帝御笔拿给他们看过,两人自然都不反对。

    而同时,内阁派出去的行人已经到了刑部,请曾省吾及参与此案审理的官员到来,这才把皇帝的意思添油加醋一说。

    曾省吾在看过皇帝御笔亲批后,只能在心里无奈叹息。

    他是知道阁臣对皇帝影响的,只是没想到魏广德终于还是办到了,借助此酷刑引起皇帝的忿怒。

    特别是御笔最后也有对凌迟酷刑适用进行了限制,和魏广德提议一样,非人证物证俱全的铁案,罪大恶极之人不得用。

    至于其他三人,脸色各有不同,不过到这个时候,他们也算是明白了。

    “那张国维判戍边,遇赦不赦,翁尚书.”

    当场,大理寺官员就提及对二人的处罚,只不过到了翁大立这里,多少还是有些顾忌,毕竟是朝廷二品大员,因为渎职应该如何处置,这个话真说不出口。

    这是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儿,这次对渎职官员施以严惩,那以后呢,万一落到自己或者亲朋好友身上,又该如何。

    双刃剑,绝对双刃剑。

    “陛下御批有从严,不知对这样渎职官员,《大明律》中是如何定下的。”

    魏广德也不会说,大家都在打太极,不过他可以步步紧逼。

    “轻者杖刑,重则斩监候。”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罪行太大可以直至死罪。

    曾省吾看不下去了,叹口气说道:“好了,我建议对翁大立罢职为民,夺禄除名。”

    这在对犯官的处置条例中,算是中上的处罚,再往上那就是入罪徒刑,甚至流放戍边。

    其实,一开始曾省吾想的是罢免,但眼睛看到万历皇帝的从重处罚,于是加上夺禄除名,算是收回翁大立的官身,而不仅仅是丢官,那是连科举身份都没有保住。

    听到曾省吾的意见,比自己还略微激进,魏广德双眼微眯,但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看向张四维和申时行,心里琢磨曾省吾的盘算。

    其实这时候曾省吾还真没盘算什么,而是他对这事儿确实深恶痛绝,刑部本来应该是问案的关键衙门,不仅没有想方设法查清案情,反而助纣为虐屈打成招,简直让他不能忍受。

    重处翁大立,给其他人一个标杆,让他们知道违法的代价,对于整肃吏治是有好处的。

    最怕的就是标杆被不断降低,最后把刑事案件变成纪律问题,内部处理,比如朝廷里惯用的申敕等不痛不痒的处罚,那以后官场只会越来越腐败。

    没有严刑峻法制约,官员们真的什么都敢做。

    “会不会太重?”

    说话的是申时行,他可是知道魏广德只说到罢官,这丢官身,多少超了点。

    “陛下御批从重,没有流放,甚至.已经不算重了。”

    曾省吾马上解释道,最后叹息一句,“终究是翁大人导致无辜百姓冤死,人命关天,《大明律》对此早有规定。”

    其实如果是低品级的官员,入刑流放,甚至杀头都可以,不过翁大立是朝廷二品大员,刑不上士大夫的观点影响下,最终还是没有让人往罪人这个方向整。

    《唐律疏议》、《大明律》等法典中,都充分体现了'人命至重'的伦理观念。

    中国传统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基础的“人命关天”理念,具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

    古代贯彻“人命关天”理念的死刑复奏、录囚与秋冬行刑等制度,也受制于君主专制体制。

    虽然当初核准死罪也是万历皇帝批的,可终究是受了翁大立的蒙蔽。

    万历皇帝最初的气就是这里,下面官员敢如此大胆,甚至已经敢欺君。

    这在万历皇帝受到的教育里,欺君是罪大恶极的行为,如同把皇帝玩弄于鼓掌,这对于刚亲政的他来说,是万不能接受的。

    也就是张居正对于“仁君”的教育,让他没有动杀心,否则怕是御批直接就判了二人死刑。

    不过自此之后,万历朝对死刑的适用就更加严谨起来,轻易不会批准死刑。

    “就如此吧,早点昭告天下,也免得最后民怨沸腾再出手。”

    魏广德终于还是说话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