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536私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1536私心 (第1/3页)

    魏广德在魏时亮告辞离开后就摇摇头,其实如果翁大立在朝中关系够硬,或者身处朝廷中枢的话,或许还真有机会躲过去。

    说白了,这样的冤案,翻与不翻,全在掌权者一念之间。

    或者说,是万历皇帝、他和其他两位阁臣及九卿决定的。

    当翁大立和他们没有利害关系时,自然会选择秉公办理此案。

    可若是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也会尝试保一下。

    只要不是皇帝坚持,一般还是可以成功的。

    这也就是后世一些案子,要翻过来是千难万难,那就是人家关系还在,还在拼命保人的原故。

    翁大立不是魏广德的人,曾省吾要秉公执法,魏广德顺水推舟,才有了今日之局面。

    这也是明摆着的案子,为什么下午三司会审的结果没有提交到内阁的原因。

    还是有些翁大立的关系在帮忙活动,希望最后给他定下的罪责轻一点。

    卷宗里,可是要对相关责任人有处理意见的,内阁票拟就是对此的态度。

    认可,自然无事,认为过轻或者过重,票拟里都会提及。

    这个态度,自然也会影响皇帝的判断。

    等所有客人都离开了,魏广德叫来张吉,询问今晚国府求见的都有哪些人。

    等看过名录,魏广德摇摇头。

    其中有两三个人应该就是翁大立的说客,虽然他人不在京城,可关系还在,自然有人帮忙。

    而不用想也知道,他们这些人背后应该还有很深的瓜葛。

    不过这次处置翁大立的核心目的并不是反腐,所以魏广德并没有顺藤摸瓜查下去的意思。

    第二天魏广德进入内阁,依旧没有看到三司递交上来的审理卷宗。

    魏广德也能猜出来,应该是在对张国维和翁大立的处置意见上出现了分歧。

    这份三司会审的出来的卷宗,其实也算是给案子最后处理定出一个调子。

    轻了重了,如果上面的人不满意,那么这次参与审案的人,都会在上层眼里带上负面影响。

    他们不仅需要应付各方发动的说情,还要琢磨高层的态度。

    魏广德身边许多走得近的人,昨晚即便很晚才回府,但依旧有人等在那里打听消息。

    魏广德在值房里处理了两份奏疏,就无心继续,叫来芦布,吩咐道:“去打听下,昨日三司会审的结果。”

    昨天他可是和魏时亮说过,虽然没有把他的态度亮明,但应该已经透露了不少东西。

    他还以为那些人昨晚上就会把处置结果商量出来,没想到却出现了偏差。

    因为魏广德很严肃的拒绝,还要求魏时亮不要掺和此事,把魏时亮也吓到了。

    魏广德什么时候表现过这样的态度来,所以昨晚回去后,魏时亮府邸确实有人等候,但他没敢见面,直接推掉了。

    这也是三司的人最后没有连夜商量出方案后,一直拖到今日上午在刑部再次碰头。

    “很不妙,三位阁老那边都没有表态,不过都不好说话。”

    “是啊,我找同僚打听了,结果回来面都没见到。”

    “要不.严办?此事也拖不得,曾尚书还等着结果。”

    参与问案的三司官员聚在刑部一间值房里小声议论,他们也意识到可能有些严重,只是还下不了决心。

    因为,那些关系,有的是不能不做出回应的那种,有些则是已经收了钱财。

    对案犯的处理,自然是凌迟,这没什么好商议的,不过对于锦衣卫千户张国维,还有一位兵部尚书,是真的很难议处。

    “不行就罚张国维杖刑,杖五十徒二年,毕竟是锦衣卫的人。

    至于翁老大人,嘶.罚俸一,不两年吧。”

    终于,有人提出自以为已经很重的处罚。

    毕竟,这说起来是失职,当时大家都以为无辜受害人是杀人劫财的奸夫淫妇。

    一方是死了的平民百姓,而另一方是当朝二品大员,罚俸,已经很丢人了好不好。

    而且经此事后,翁大立可以说仕途尽毁,虽然他本身已经没有进步空间,但在民间声望肯定是没了,士林中也少不了指摘。

    事件曝光不过一日,据说京城里就有茶楼说书先生以这个故事进行改编成话本,大肆宣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