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7章黎庶 (第2/3页)
。
关外临时营地,狭窄的通道空地,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每当刘协的目光扫过某个区域,那里的『虎贲』士兵便会带头,用最大的力气嘶吼着『陛下天威!护佑大汉!』
周围的百姓,或被气氛感染,或被士兵的威势所迫,也跟着发出参差不齐、却汇聚成巨大声浪的呼喊。
『陛下万岁!大汉万岁!』
『誓死保卫陛下!诛杀国贼斐潜!』
『陛下在此,贼兵必败!』
这山呼海啸般的声浪,裹挟着狂热、恐惧、麻木等复杂情绪,扑面而来。
他们被一群身着儒衫,或是由世家家丁,低级军官带领的人鼓动着,声嘶力竭地呐喊着。
即便是眼前的这些『虎贲』,走起来歪歪斜斜,零零散散,也依旧当做是『精锐』之师……
他们的脸上混杂着复杂的情绪,或许是激动,也许有愤怒,也夹杂着一些恐惧,以及被煽动起来的盲目『忠诚』……
包括但不限于,与『大汉』的共情,和『天子』的通感,还有『大汉兴亡,匹夫有责』的原罪……
这景象,让簇拥在刘协身边的郗虑王朗等人精神大振,脸上露出病态的潮红。
『陛下您看!民心可用!天心未厌汉啊!』
民心可用!
军心可用!
他刘协,并非无人拥戴的孤家寡人!
这万千军民,便是他的力量!
夏侯杰的铁甲骑士,就在关下列阵,那沉默的阵列,便是他意志的刀锋!
他深吸一口带着血腥和尘土的冷冽空气,胸膛起伏,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他甚至微微抬起了下巴,目光投向那沉默的关墙,似乎要穿透成皋城,投射到关墙的另外一边,心中默念:『斐潜,朕在此!尔等逆臣贼子,还不速速罢兵,匍匐请罪?!』
夏侯杰敏锐地捕捉到了天子神色之中似乎有些微妙的『自信』,便是立刻上前一步,声音因激动而显得有些尖锐,『陛下!军民之心,天地可鉴!请陛下即刻登城,以示天威,训示三军,以励士气,震慑贼胆!』
刘协深吸一口气,感觉此刻自己就是光武皇帝附体,正要上演昆阳城头的传奇。
他被『护送』着,也隔绝了普通百姓能接触他的可能,名义上当然是为了他的『安全』。他的周边,站着官僚,站着士族子弟,站着曹氏禁卫,却没有大汉的百姓。
他被『携裹』着,登上了这汜水关的城楼。站在垛口,凛冽的寒风让他单薄的身体微微发抖。在他面前,是同样被『携裹』而来的普通兵卒,以及百姓……
『诸卿……将士……黎庶!』
刘协的声音起初有些发颤,但他刻意拔高,试图注入一种庄严的韵律,如同他无数次在宗庙祭告先祖时那样。他从袖中郑重取出一卷早已备好的帛书……
那是他在出发之前,又是在路上一改再改的呕心沥血之作——
颂扬汉德,宣示天命的雄文。
『惟皇汉之肇基兮,承昊天之景命!』
他的声音在风中扬起,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宏大叙事感,『昔日尧舜,德被八荒;禹汤拯溺,功垂万世。赫赫炎汉,高祖提三尺剑,斩白蛇而清寰宇……』
王朗等旧臣,闻听此句,做出热泪盈眶、感佩莫名的姿态,朝着刘协的方向深深揖拜,口中低声附和:『圣德巍巍!天命所归!』
王朗更是用衣袖擦拭眼角,虽然眼角并没有什么泪水,但是也不妨碍他做出这样的动作来,仿佛被这煌煌先祖功业感动得不能自已。他们在用身体语言向周围传递一个信息……
看,天子在昭示正统!
汉室气运仍在!
而对于夏侯杰及维持秩序的虎贲禁卫来说,他们几乎天天看得见刘协,虽然他们保持着表面的肃穆,但是实际上心中能有多少对于刘协的崇敬?
因此夏侯杰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关下人群和关外动静,对刘协的诵读并无多少触动,只是机械地维持着『拱卫天颜』的姿态。他麾下的士兵,前排的尚能挺直腰板,后排的则难掩对即将加入决死战斗的紧张,眼神不时飘向关内那些隐隐让他们感觉到了不安的暗红之地,血腥磨盘。
『……奋神威于昆阳,陨星雨而摧莽逆!此非人力可逮,实乃天命眷顾,神祇护佑!光武皇帝,承高祖之烈,续炎汉之祚……』
刘协的声音渐渐激昂起来,昆阳之战的神迹是他最大的心理倚仗。他仿佛要将自己代入光武帝的角色,用这先祖的荣光点燃自己,也点燃关内军民的热血。
他的目光扫过关下,试图寻找共鸣,但是很遗憾,他念叨的这些,这些被驱赶,被携裹而来的百姓根本听不懂。
百姓更多的只是麻木与茫然。
『高祖』、『光武』、『昆阳』这些词汇对他们太过遥远。
一个老农茫然地抬头看了看城头那明黄色的身影,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老茧,最终只是更紧地裹了裹单薄的破袄,眼神空洞。
少数识得几个字的乡老,脸上露出努力理解却依旧困惑的表情。
刘协试图点燃的『忠义』之火,在这些被冻馁和恐惧笼罩的民众心中,连一丝火星都未能擦亮。
相反,那些士族子弟,却如同打了鸡血。刘协每念一句,他们的揖拜便更深一分,口中赞颂之词也愈发高亢,试图用自己的『狂热』去感染、带动周遭死水般的氛围。
『天命在汉!陛下即光武!』
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