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论选拔人才之法(二) (第2/3页)
能耐的人也会被拒之门外,这就是人性的自私。
“我有良策,不知老爷子想不想听?”子婴对历朝的选拔人才方式还是比较了解的,就不知道老爷子能不能接受,毕竟这种思想太前卫了,前卫到无人敢开先河。
“自然,但说无妨。”
嬴政侧耳倾听。
他今日目的是考究皇孙,无论皇孙提出什么策略,他都愿意听,如实用,说不定还会采纳。
三年后减免市税、以工代赈就是最好先例。
子婴想了想道:“其一,九品中正制;其二,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科举制就不用说了,自隋朝实行后,一直沿用到清朝,是得到历史验证的最好策制。
嬴政听之眼睛睁了睁,暗道又是新奇之说,他真不知道皇孙的脑袋是如何长的,竟能想出那么多花样来。
不对,就逆子那窝囊样,绝对生不出好脑袋的皇孙,除非有能人教导。
那子婴的老师究竟是谁呢?他早已经命黑冰台去暗查了,可至今也无音信,不,是完全查不出痕迹了,就似乎子婴根本没有老师一般。
他越来越好奇了,皇孙怎会知道那么多,当然,他对二制更好奇,便问:“何为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即由中正官吏按家世、品行等评等级授官,不良者可淘汰,良人任之。”
其实这个策制是如今举荐制的升级版,不同的是就多一个中正官,防止上位者刻意操控,但也有弊端,便是实行的时间久了之后很容易产生腐败,其实这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由来。
并非好的策制。
嬴政听之眼睛微微一亮。
此策制有自己的优点。
现时大秦举荐制皆是下官向上官举荐,最后才到自己手中,这其中是否存在猫腻他并不知悉,但他认为会有的,即使现在没有,却难以确保以后不会有,一旦存在这种弊端,那选拔人才将会成为一些上官的后花园,于国朝并不利。
而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按等级选拔,便可杜绝上官把控官位的局面,相对现时的举荐制来说是一种进步。
“此制妙也,少年郎你果非池中物。”
嬴政难得以长者的口吻夸赞子婴一番。
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