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藏拙 (第2/3页)
菁腌的咸菜,切成细细的丝儿,拌点小磨香油。
此外就是荠菜猪肉馄饨一碗,用开春的新鲜荠菜,配跑山猪的后腿肉。
再加点虾米,汤底则是用老母鸡和菌子、竹笋丁吊鲜的汤汁。
杨灿这小灶标准,在外宅里头只有李有才和他是一样的档次,比那些管事们要高的多。
因为他们俩做为执事,吃的膳食和主人家是一样。
也就是说,都是小灶师傅的手艺,只不过膳食标准比主家的规格要低一些。
杨灿一边用餐,一边与李账房等管事们闲聊。
大家有说有笑的用罢早餐,杨灿便回了自己住处。
杨灿先熟悉了自己这幢小院内外,及至日上二竿,就见李有才脚步虚浮地走来。
他的额头淤青一片,在他身后跟着来喜,使一根扁担,挑着两口箱子。
李有才一见杨灿便笑道:“阀主果然召见为兄,交代了些事情。
这箱子里就是六大田庄、三大牧场的各种薄册。
你且接收了去,好好看一看,如果有什么不甚明白的地方,可以找李账房帮忙。”
杨灿连忙称谢,看看他额头的“耐克”标志,旁敲侧击地道:
“兄长昨夜休息的可还好么?还没醒酒呢?”
李有才笑道:“昨夜为兄喝的是有点多了,你看我这脑门儿磕的,倒叫兄弟你见笑了。
亏得你嫂子贤惠,先是不厌其烦地给为兄擦洗身子,又调了醒酒汤一口口地喂我,要不此时只怕会更加难受。”
说着,他还动了动脖子,轻轻摸了摸额头,对杨灿笑着解释道:“你嫂子怕我酒后呕吐,让我枕的高了些,你看,这就‘落枕了’,哈哈哈……”
杨灿听得很是无语,大哥,你有枕吗?
哦,如果那床沿儿下边的脚踏也算枕头的话……
罢了,夫纲不振,也就只能如此“自强”了。
大家都是男人,看破不说破,也就是最大的善意了。
两人这边说着话,来喜和旺财就把两口箱子抬进了书房。
李有才跟杨灿吹嘘了一通小娇妻对他是如何的体贴备至,便得意洋洋地带着来喜告辞了。
杨灿叫旺财沏了壶茶送到书房,把两口箱子打开,里边的账簿资料全都拿了出来。
按照不同的田庄、不同的类别和封皮上的时间顺序,那些账簿码放有序。
杨灿初时还担心自己看不明白,不料把那簿册打开细细一看,却发现非常简单。
这个年代的账簿大多都是单式记账,也就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的收支,俗称“流水账”。
稍微复杂一些的账簿,也就是采用了“三柱式”记录,收入减支出等于结余的方式。
至于复式记账,就连其雏形,比如龙门账、四脚帐,在这个年代也还没有发明呢。
因此,以杨灿所拥有的现代学识,稍稍适应一下这个时代的账簿计算单位、特殊术语和书写习惯,不用什么人教,他也能一看就懂。
比如帐上写着“天字五号,腊月初三,收陈员外丝价银叁两捌钱。付,伙计工食银五钱。”
换成白话就是“5号凭证,12月3号,收入丝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