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网络两地书(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网络两地书(二) (第3/3页)

,闻俗则必是厌而避之;所以又可以说,这样的“寂寞”,并不是不随和不与人打成一片,而只是微笑处世中一种自然的距离,喧闹嘈杂里一些独有的寂静,就如同万绿丛中的一点“独红”,也更是在对于感情和思维完美与永恒的追求中,一种于落漠茫然里,深藏的渴盼与执着的热情。

    由此,说不清是清晰还是模糊,甚至便能够想象到你的倩影;那里面,作为男性,理所当然地也免不了有你所说的“春心荡漾”,但毫无疑问,更多的却又是远距离的赞叹和欣赏,是对于优秀异性——对她微带些慵懒但由此更突出了典雅和别致的钟爱,对她能心心相印于只言片语里、那种微妙沟通的依恋和眷求。

    也许看到了这些后,你会情不自禁地发笑。的确,作为仅只有寥寥几次文字和语言之交的人来说,我说的是多了点儿;但这是天性。因为我素来认为,一方面,同性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无论再怎么深厚深刻,也绝对和永远代替不了异性间的沟通;而异性间最亲密关系的建立,最主要交往的内容,即情与性的基础,首先是“说话”,是思维、人生及点滴所爱与所恶的共鸣。我们的社会,总是在各种问题上双向极端,比如对两性间关系,“左”则谈男女色变,遇情性讳莫如深,“右”则如动物转世、“饿鬼”脱生,还要给冠以种种时髦而新奇的好头衔怪名称;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既自然而又顺理成章地承认,诚然袒露出我们由说话而沟通、由沟通而爱慕、由爱慕而生出的更喜愿进一步沟通的那种情与性?

    情与性,也就是男人和女人交往与沟通的颠峰,应该是艺术而不是庸俗,应该是舞蹈而不是“动作”;那么,把“绚丽”变为“苍白”,使“旋律”成为“丑陋”,如此状况,也就与前所述对文学的扭曲与异化一样,罪过的并不是情与性本身,而在于人——一些人,甚至是许多许多的人……于是我真切而深信的是,你绝不会是那样的一些人,而应该是我心仪里始终在描摹勾勒、以使其尽可能完美醉人的人。

    请原谅我文不对题,忽然又“走火入魔”般乱说了许多。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只是在讲出一些看法,而不是非要勾惹起你过早或过多的警惕和提防;就是说,即便在这里也包含有针对你我的成份,但多半也还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故不管赞同与否,哈哈一笑,就权当说笑也罢。

    好了,暂说到此。盼你回音,并希望能知道些你的具体状况,以便能进一步深入地交流和沟通。切切!

    高XX年3/22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