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人围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家人围炉 (第1/3页)

    腊月二十九的雪,下得绵密如筛,落在顺纹居的青瓦上,没结成冰,反倒一层层叠起来,把屋檐压得微微弯,像老太太笑时抿起的嘴角。云澈踩着竹梯往上爬,梯子“吱呀”晃了晃,他伸手扶住墙沿,掌心按在冻得发脆的砖缝上,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往胳膊上爬。

    “慢点,别急。”云砚深站在梯子下,双手稳稳扶着梯脚,指节因为用力泛着白。他穿了件深蓝色的短褂,领口磨得发亮,是前年苏晚棠给补的,针脚藏在里侧,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灯笼竹骨脆,别碰坏了——石墩他爹说,这是用开春的新竹编的,要的就是这份韧劲。”

    云澈“嗯”了一声,低头看手里的红灯笼。竹骨细得均匀,像被精挑细选过,每根竹条的弧度都差不多;糊的红纸是半透明的,透着点米黄,边缘裁得齐整,应该是石墩娘用浆糊一点点粘上去的。他把灯笼往门楣的铁钩上挂,指尖刚碰到钩子,就听见底下传来苏晚棠的声音,带着点刚起的沙哑:“往左点,再往左点——对,就这儿,正对着堂屋的门,等会儿点上蜡烛,光能照进里屋。”

    苏晚棠坐在堂屋门口的藤椅上,藤椅的扶手上包着块厚棉布,是去年云澈用顺纹居剩下的木料边角料做的棉垫,垫子里塞着晒干的艾草,据说能驱寒。她裹着件灰蓝色的厚棉袄,领口缝着圈兔毛,毛梢有些发黄,却是去年云峥从青云修院寄回来的,她说“修院的兔毛比市集上的软和”。

    她今天气色格外好,脸颊透着点粉,不像前阵子总泛着青黄——枯荣症到了冬天本就容易犯,四肢发沉,连说话都没力气。李伯前天来看过,把着脉说:“许是年前的阳气旺,冲散了些浊气,这是好兆头。”她手里捏着块剪好的窗花,是片青禾叶的形状,红纸边缘剪得有些毛糙,像被风吹过的草叶,却是她这几天趁着精神好,坐在藤椅上一点点铰出来的,指尖还沾着点红纸的细屑,像落了点胭脂。

    “你娘的眼睛比量尺还准。”云砚深仰头看了眼,灯笼果然正对着堂屋门,烛光透进来,能在青砖地上投个圆亮的光斑。他手里攥着张春联,纸是染坊新出的万年红,裁得方方正正,边角用镇纸压过,没一点卷边;墨迹是他昨晚研的松烟墨,浓得发亮,在红纸上洇开的边缘带着点灰,像水墨画里的“飞白”。“上联‘灵植岁岁青’,下联‘家人年年安’,横批‘顺纹长春’,字是我写的,笔锋硬了点,不如云峥的软和。”

    “爹写的好。”小棠蹲在灶房门口择菜,面前摆着个青竹篮,里面的荠菜沾着泥,带着点雪水,是今早云澈从灵植园边的空地里挖的。她挑得仔细,拇指和食指捏着菜根,轻轻一掐,黄叶就掉下来,动作慢却稳,手腕上的痂刚掉,新肉粉嫩嫩的,像刚出土的芽。听见爹自谦,她往堂屋挪了挪,蓝布袖口蹭到门框上的白灰,留下道浅痕也没顾上擦:“哥说修院的纸好,是用灵植纤维做的,不洇墨;笔也润,是紫毫的。他还说,修院的年夜饭有灵植做的菜,炖的汤是淡绿色的,喝着发甜,不知道是什么味。”

    她把择好的荠菜放进竹篮,抬头时眼里闪着光:“等我去了苍岳修院,也给你们寄灵植做的干货回来。听说那儿的青禾苗能长到一人高,结的籽能磨粉,蒸馒头肯定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