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观影和选片人拜访(求订阅!) (第3/3页)
的电影进展的。
毫无疑问,马克·穆勒就是这个有心人。
上次让陈浮生的电影被戛纳国际电影节在亚洲的选片人皮埃尔·李思恩特抢走,马克·穆勒就懊悔不已。
所以那次之后,他也是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听说陈浮生的电影刚一杀青,他就立马赶来了。
当然他也知道,这次的时间不是很好。
因为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已经公布了入围名单,就算他想为其开后门都晚了,所以他这次来中国,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看能否邀请陈浮生报名明年的威尼斯……
但哪怕不成也没关系,至少也可以联络一下感情,方便下次好打交道。
而这,本来就是他身为选片人的工作。
“马克·穆勒先生,好久不见,欢迎你再次来到中国。”
陈浮生其实对老马的印象已经有点模糊了,毕竟上次也只是匆匆的打过一次交道,而且他这人还脸盲……
嗯,对老外是真脸盲。
但好在招待室里也就一个老外,他还不至于说会认错人。
“陈,确切的说,我们上次见面,还是两年前,我甚至记得那会儿你自我介绍说,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老师,现在我再来见你,你已经是你们国家电影局的重要领导了……用我学的一句中国话是不是说,士别三日当瓜……瓜目相看?抱歉,我中文还没学好,反正你应该懂我的意思,对吧?”
看着还挺幽默的老马,陈浮生跟着笑了笑道:“明白明白,马克先生你说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是一句谚语,出自《三国志》。”
“三国我知道,关二爷,曹操,他们是不是三国的人物?”
“不错不错,想不到马克先生你还了解过三国……”
陈浮生就这个话题,和这老外聊了聊。
什么三英战吕布,赵云在敌阵七进七出……他专挑热血沸腾的讲,给这老外听得一愣一愣的。
而且说到一个高潮的时候,突然不讲了,等这老外回去之后自己打听和学习,而他则将话题扳到了对方的来意上。
“我听说陈你的新电影杀青了,所以想来了解一下情况。”老外一般不喜欢拐弯抹角,都是打直球。
“我电影确实刚杀青,但是后期都还没开始做呢。”
关于《嫌疑人X的献身》的后期,陈浮生打算从下周开始。
“还没开始做后期?”
“是的。”
“那真是太遗憾了,我还想亲眼目睹一下陈你的新电影呢。”
“那你来得未免太早了,不过马克先生也可以在中国好好玩玩,比如去各地旅游一下,我国地大物博,也许等你旅游完一圈回来,我这边电影后期也做好了。”
“听起来是个很浪漫的建议,可惜我还有工作,也许等我退休了,我会好好地在你们中国旅游一下,其实我还挺喜欢了解一下你们国家厚重的历史、以及一些当地的古老习俗等等。”
说到这,马克·穆勒话锋一转,又打听了一下陈浮生的新电影内容,接着顺势邀请他参加明年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马克,你的意思是,让我用我现在这部电影报名你们明年的电影节?”
“是的陈,虽然还有一年的时间,但是我觉得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一年时间根本就不算长。”
“不,对我来说,一年时间很长了。”既然老外喜欢打直球,陈浮生说话的时候也不再绕弯子。
而且他说到这的时候,莫名想到了刚刚在放映室里才看完的那部吴天鸣的片子《没有航标的河流》。
想着这部电影在国际上获奖的希望不大,但是既然拍出来了,哪怕是去展映一下也是好的。
因为你连展示的机会都没有,怎么会有顾客进店来挑选呢?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卖不掉,砸手里。
只要它代表中国电影走出去了,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因为在这个改开初期,中外信息交流尚不充分的年代,任何形式的“走出去”,都弥足珍贵。
电影,不仅仅是艺术和娱乐,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意识形态的载体。
正好今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选片人来了,这也不好让人家空手而归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