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293章 御策定草原 (第1/3页)
韩雄飞领命疾步离去,殿内重归寂静。
朱由校目光深凝,看着随身携带的那幅在他看来简略的《大明混一图》,如何彻底驯服草原这头困扰华夏千年的巨兽,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重思。
千年以来,华夏王朝与草原的博弈从未停歇,可真正将这片土地纳入稳固统治的,屈指可数。
真正将广袤的草原纳入稳固统治的,只有原本就是蒙古族出身的大元,还有后来运用“盟旗制度”捡漏的满清。
大元凭蒙古族同源之根,将草原视作“祖宗根本”,却未留下长治久安之法;
而满清利用盟旗制度,将蒙古各部划分为固定牧区(旗),由中央任命札萨克管理,禁止牧民跨旗游牧,彻底瓦解了草原的流动性。同时设立理藩院统筹蒙古事务,实现行政集权。
除此之外啊,由于建奴本身同样是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他们通过满蒙联姻,以此形成“血肉相连”的政治同盟,使蒙古贵族从“敌人”变为“共治者”,靠着这一套组合拳,才将草原牢牢攥在手中。
然而,大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国,王朝正统性深植于对异族统治的推翻与华夏文明的再造。
这使得明朝自肇建之初,便深植“华夷之辨”的儒家观念于国体之中,士大夫阶层谨守华夏本位,视草原为“化外之地”,朝中多的是精于中原礼法吏治的文臣,却罕有真正通晓游牧、善于经略之才。
朝廷对于边疆的思维,长期停留在“重防御而轻经营”,但求边关无战事,却缺乏将漠北真正纳入王化、进行长远开拓与治理的志向。
更不必说汉蒙之间百年征伐积怨已深,血火之仇早已刻入记忆。在此背景下,大清赖以维系北方盟谊的“联姻共治”之策,于大明而言绝无可能。
这不仅关乎士林清议与朝堂体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