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五章 继续延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三百零五章 继续延伸 (第2/3页)

、张家口,最终停在草原深处的哈拉和林。

    那曾是蒙古帝国的都城,如今虽已荒废,却是控制漠北的咽喉要道。

    “殿下,深夜唤臣前来,可是为了煤炭新政?”杨士奇捧着卷宗进来时,见地图上满是朱笔标注的红点,不由得一愣。

    “煤炭之事暂放一旁。”

    朱雄英指着地图道:“你看,从北平修铁路至哈拉和林,需多少民夫?多少铁轨?”

    杨士奇瞳孔骤缩:“殿下三思!北平至皇城的铁路已耗银三百万两,征调民夫十万。

    若再向草原延伸,沿途戈壁荒漠,地势复杂,耗资怕是要翻三倍!”

    “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难事。”

    朱雄英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天边残月道:“你可知漠北牧民每年遭鞑靼掳掠多少次?

    可知运粮队穿越戈壁时,十有三四会被风沙吞没?

    修到草原,不仅能驻军护民,更能让中原的布匹、茶叶顺着铁轨运过去,换他们的牛羊、皮毛,这比单纯用兵更能稳固边疆。”

    杨士奇沉默片刻,终是躬身道:“臣明白了。只是征调民夫之事需谨慎,去年修铁路已动用不少民力,若再强征,恐生民怨。”

    “不是强征。”朱雄英转身,眼中闪着精光道:“凡愿往草原修铁路者,每日发工钱五十文,管三餐,且免除家中三年赋税。

    另外,从山西、陕西迁去的移民,若参与修路,可额外分得二十亩草场。”

    这道旨意传出时,整个北方都沸腾了。

    山西大同等地的百姓,饱受鞑靼袭扰之苦,听闻修路能护家还能得实惠,纷纷扛着锄头赶往北平。

    短短半月,报名的民夫便突破了十五万。

    开工那日,朱雄英亲赴北平城外的起点站。

    只见黑压压的人群中,有面黄肌瘦的农民,有曾遭劫掠的牧民,甚至还有几个懂些营造技艺的匠人。

    一位须发斑白的老汉握着铁锹,颤声道:“殿下,俺儿子就是被鞑靼人杀的,俺这条老命拼了,也要把铁路修到他们老巢去!”

    朱雄英扶起老汉,从工匠手中接过第一根铁轨:“诸位乡亲放心,朝廷绝不会亏待你们。

    格物苑的学子会随队指导,医官也会常驻营地。待到铁路通车那日,咱们一起坐着火车去草原看日出!”

    欢呼声浪中,第一根铁轨被稳稳铺在地基上。

    朱棣亲自抡起大锤,将铆钉砸入枕木,火星溅在他的亲王蟒袍上,竟毫不在意:“大侄儿,这铁路修通之日,我请你喝草原上最烈的马奶酒!”

    然而,草原铁路的修建远比想象中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