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征服只需要一场会议的时间 (第2/3页)
系表达出来?!这简直是艺术!是天才的洞察力!
赵海波教授同样屏住了呼吸。
他认出那图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洛珞曾经那篇关于“高雷诺数湍流奇异结构”的惊世论文一脉相承!
但论文是理论,眼前则是将艰深理论瞬间点化为实用工程逻辑的鬼斧神工!
他突然意识到,洛珞这几分钟讲出来的东西,自己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在模拟中心和风洞里反复试错,才可能摸到一点点门径。
而洛珞,不仅摸到了,还画出了精确的地图!
坐在前排的王启明和李卫国,虽然各自领域不同,但也完全被洛珞展现出的思维深度和将玄妙物理与工程实现无缝衔接的能力震慑了。
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总揽全局的设计师,将材料的极限、磁场的狂暴、液态金属的属性、激光的能量聚焦……全部纳入一个可操作的逻辑闭环中。
讲台上,洛珞似乎并未留意到台下细微的变化,他已自然地过渡到激光点火序列与磁约束的毫秒级同步控制问题。
但那份专注、那份将浩瀚星河般的复杂知识信手拈来的从容,已如无形的潮水,冲垮了所有怀疑的堤坝。
周建军深吸一口气,缓缓将掉落的铅笔重新握在手里,笔尖悬停在空白便签纸上方。
他没有写下任何公式,只是久久凝视着白板。
那复杂的拓扑图在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线条,而是指向新世界的路标。
他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震惊,再到此刻,内心只剩下一种强烈的向往——渴望去探索这张蓝图所指向的未知疆域。
他不禁有些苦笑,读懂了刚才张云超书记的那句话。
改写规则的可怕天赋,原来,“唯一”竟是这个意思。
如果他能接触到之前和洛珞合作过的其他科研人员,他就会感觉平和的多了,因为每个人在刚接触洛珞时都跟他此刻的想法无异。
这种天才,在亲眼见到之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会场里再无一丝杂音。
之前飘荡的质疑和困惑,已在洛珞平实却力透万钧的讲述中悄然消散。
所有的目光都凝聚在那年轻的背影和那片承载着“人造太阳”梦想的白板上。
洛珞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思考如何更清晰地描述下一个挑战。
他环视了一下台下,目光扫过每一张被智慧和岁月雕琢的脸庞,那些目光中,曾经的质疑已被一种探求欲取代。
“各位老师”
他微微颔首,语气真诚:
“所有这一切构思的基础,不过是对物理世界运行第一性原理的极致追问:在强场、高温、极端形变的核聚变中心,物质究竟会如何运动?能量如何传递?我们能否找到最本质的约束?”
“第一性原理……”
周建军在心底咀嚼着这个词。
这是所有基础科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但在工程应用,尤其是如此复杂巨系统的工程中,能穿透层层迷雾,始终坚持追问本源并找到解决之道的人,凤毛麟角。
他想起洛珞方案中对磁箍缩稳定性的描述——“像顶级赛车手般通过复杂控制面板注入特定波形脉冲”——那并非单纯的技巧,而是源于对等离子体运动本源的直觉!
在周建军身旁,赵海波教授彻底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
他几乎能“看到”洛珞思维地图上,连接流体方程、磁流体力学、热力学和材料物理的那条清晰脉络。
这不是投机取巧,是建立在绝对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上的飞跃。
洛珞本人,就是那个唯一能同时在理论深谷和工程险峰之间架起桥梁的人。
洛珞结束了这部分核心内容的讲解。
他并未试图煽情,只是实事求是地摆出了挑战和方案蓝图。
然而,当他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原本写着问号的脸,此刻都写满了专注和一种被真理本身所折服的光彩。
学术泰斗们的眼神交流中,再无质疑,只有对深邃智慧的惊叹和对即将展开的史诗挑战的共同期许。
这幅景象对于洛珞来说也不陌生,“尘埃之怒的首次会议”、“长五的立项会议”、“长三的模型修改会议”……每一次似乎都差不多。
看着那些资深的科研人员,原本目光里满是对他的质疑,然后渐渐变成不可置信,最后化为叹服。
一共……也就只需要一场会议,不到半天的时间。
洛珞合上激光笔,轻轻放在讲台上。
会场里响起了第一声掌声,来自于张云超书记。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很快,自发的、雷鸣般的掌声充满了整个会议室。
这掌声并非送给一个“年轻天才”的头衔,而是献给了那张承载着希望的蓝图本身,献给了有能力带领他们去追日的“总设计师”。
来之前,他们满心疑惑,不知道任务、方案和未来。
了解项目的点火方式之后他们更是担忧,觉得此次立项是不是过于激进,尤其是对这个总设计师,除了不敢相信……还是不敢相信。
而洛珞,只用短短一个半小时,让这群最顶尖的灵魂心甘情愿地踏上了他的征途。
台下张云超看着这一幕微微颔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