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49章 明州市委常委会第141次全体会议 (第3/3页)
类政策遗留问题!”
胡之遥的表态,不仅是为郑仪站台,更是将政法系统的立场清晰地摆在了“源头化解”而非“末端维稳”上,这与郑仪的思路高度契合,也符合邹侠刚才的定调。
他巧妙地将自己从马天祥制造的“软弱”指责中解脱出来,并顺势与势头正劲的新秘书长站在了同一战线。
邹侠微微颔首,对胡之遥的跟进表示认可:
“之遥同志能有这个认识,很好。政法机关不仅要依法处置违法行为,更要善于发现和推动解决滋生违法行为的土壤问题。这个调研组,政法委也要派人参加,从法律层面提供支持。”
“是,书记!”
胡之遥立刻应下,心中一定。
然而,他话锋并未停止,目光转向郑仪,语气变得更加凝重:
“郑秘书长牵头解决政策层面的根源问题,这是治本之策,我举双手赞成。但是……”
他这个“但是”,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在我们从根源上梳理政策、研究出台新方案的这个‘时间窗口’内,现实的维稳压力并不会减少,甚至可能因为部分群众预期提高而出现新的波动。”
胡之遥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回到邹侠身上:
“书记,各位同志,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明州当前的信访维稳形势,尤其是涉及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资纠纷等领域,情况异常复杂。”
“背后,往往不单纯是群众诉求问题。”
他微微停顿,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声音压低了些,却更具分量:
“根据我们公安和国安系统掌握的情况,有确凿证据表明,一部分所谓的‘维权’活动,背后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甚至存在个别境外势力或别有用心者暗中资助、煽动、操纵的迹象!”
“他们利用我们一些确实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刻意放大渲染,挑动对立,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事端,破坏明州稳定发展的大局!”
这番话让几位常委的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就连刚才还有些不服气的马天祥,也皱起了眉头,意识到问题可能比他想的更复杂。
张林更是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眼中闪过一丝紧张。
如果信访问题背后还牵扯到更复杂的势力,那处理起来就更是如履薄冰了。
胡之遥继续道,语气沉重:
“对于绝大多数确有合理诉求的群众,我们要像郑秘书长建议的那样,尽快拿出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但对于极少数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甚至本身就是企图搅浑水、捞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怀有更险恶目的的人……”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声音也带上了政法委书记应有的决断力:
“我们必须依法坚决打击,毫不手软!这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更是保护绝大多数群众利益、扞卫政治安全的需要!”
“因此,我建议!”
胡之遥看向邹侠,提出具体方案:
“在郑秘书长牵头开展政策性调研的同时,我们政法委、公安局立即启动一个平行的‘净网清源’专项行动!”
“重点排查、梳理近期活跃的、有组织、有异常资金往来、与境外关联密切的所谓‘维权’团伙和重点人员!”
“固定证据,区分性质。对于确属被蒙蔽、被利用的普通群众,以教育疏导为主;但对于核心组织者、煽动者,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黑手,要选择适当时机,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打掉其嚣张气焰,掐断其资金链条,净化社会舆论环境!”
“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既解决真问题,也遏制坏苗头,为我们从根源上化解矛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否则,我们这边在研究如何公平补偿,那边可能就有人鼓动‘只要闹得凶就能拿得更多’,甚至会采取更极端的手段来干扰破坏!”
胡之遥的建议,老辣而周全。
他不仅积极响应了郑仪的“治本”思路,更提出了配套的“治标”手段,而且将“依法打击”的范围精准限定在“有组织、有境外背景、别有用心”的极少数对象上。
这既呼应了马天祥“要强硬”的部分诉求,又彻底规避了“粗暴对待群众”的政治风险,更是将政法系统的行动置于“服务大局”、“配合源头治理”的正当性框架之下。
高明至极!
郑仪立刻意识到,这是胡之遥在向自己释放强烈的合作信号,同时也是展现政法系统价值和力量的绝佳机会。
他毫不犹豫地率先表态支持:
“书记,我完全赞同之遥书记的意见!”
郑仪看向邹侠,语气诚恳:
“政策梳理和矛盾化解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如果真有别有用心者在背后煽风点火,甚至勾结境外势力,那不仅威胁明州稳定,更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之遥书记提出的‘净网清源’专项行动,针对性很强,非常必要!这和我们调研组的工作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关系!一个负责切断干扰,净化环境;一个负责疏通根源,解决问题。”
他巧妙地将两个行动拧成了一股绳:
“我建议,两个行动可以建立定期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胡之遥投来一个赞赏的眼神,立刻补充道:
“郑秘书长说得对!两个行动必须紧密配合。政法委这边获取的相关情报线索,凡是涉及政策落差的,会第一时间提供给调研组参考;调研组在下去调研时,如果发现异常煽动、组织迹象,也请及时通报给我们研判。”
邹侠看着眼前这一幕,新任秘书长和政法委书记一唱一和,一个剖析根源,一个负责清障,思路清晰,方案周全,配合默契。
他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
“好!”
邹侠一锤定音:
“之遥同志和郑仪同志的意见都很重要,考虑得很周全。就这么定!”
“郑仪同志牵头政策调研组,负责疏通源头,解决根本矛盾。”
“之遥同志牵头‘净网清源’行动,负责维护环境,依法打击极少数别有用心者和犯罪行为。”
“两个组要密切联动,定期向我汇报进展!”
“其他各部门,必须全力配合这两个组的工作!”
邹侠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明州的稳定和发展,容不得半点闪失,也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干扰破坏!大家要统一思想,各负其责,把这两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是!”
众人齐声应道。
马天祥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脸色复杂地低下了头。
他原本想推动的“强硬清场”,在郑仪和胡之遥这套组合拳面前,显得如此粗糙和短视,彻底失去了市场。
张林也暗暗松了口气,同时又对郑仪的能量和手段有了新的认识。
这位秘书长,不仅能在省里说得上话,在市委内部,也能这么快就找到强有力的同盟军。
常委会继续往下进行,但所有人的心里都明白,本次会议最核心的博弈已经结束。
郑仪用他精准的专业分析,成功按下了危险议题,引导了议程走向。
而胡之遥的果断出手和紧密配合,不仅化解了自身尴尬,更是与郑仪结成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同盟,共同主导了下一步明州维稳工作的核心策略。
一位是掌控市委中枢、深得书记信任的新晋秘书长。
一位是手握政法力量、老练沉稳的政法委书记。
这两人的联手,无疑将在明州的权力格局中,投下一块分量极重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