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天德帝落下的最后一子(下) (第3/3页)
十年时间,他将成长到何其恐怖的地步?杨阶如今不过才在政事堂首相之位上待了几年,朝堂就已经党羽无数了,你昨日想拿下他,费了多大的功夫,你应该还记得,那么,以齐政的本事呢?”
“那时候的天下,你这个皇帝说了还算吗?你看看你府上的那些护卫,他们曾经都瞧不上这个书童出身的少年,如今呢?哪个不是对他奉若神明?这才一年!这还是你最忠心的属下!”
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些气短,喝了口参茶之后,放缓了语气。
“朕知道,你觉得他帮了你许多,你不忍心动他,同时也担心有兔死狗烹的非议,无妨,此事朕可以为你代劳。”
“甚至朕可以和你一起演一出戏,朕杀了他,你冲进宫来为他鸣冤,和朕当众大吵一顿,而后逼着朕给他死后哀荣。再多的哀荣都可以,因为他人已经不在了!那时候,他的亲友也只会恨朕,而不会怪你。”
“朕反正没多少时日了,就替你扫清这些障碍,让世人的非议都冲着朕来,而你,将会有一个清白又轻松的开局。”
“你,觉得如何?”
卫王果断摇头,“儿臣觉得不如何!”
“当初儿臣下江南,举目皆敌,前路不明,是齐政,为儿臣指明了方向,为儿臣谋划,化解了诸多难题,带着儿臣在刀尖上跳舞,最终火中取栗,拿下匪夷所思的成果!”
“而后回京,也是齐政在幕后替儿臣谋划,斗俞家,倒魏家,镇威远侯,诛独孤胜,一桩桩一件件,皆离不开他的指点。”
“到了山西,更是他不顾自身安危,先行破局,而后亲入山寨,以身犯险,在十八寨中纵横捭阖,为朝廷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胜,也助力儿臣更自如地掌控了山西官场和随行将士,这也才有了后来瞒天过海的回京。”
“父皇,将来之事,还未发生,儿臣不愿以此降罪如今有功之人。若他将来犯错,那将来再说。”
天德帝沉声道:“将来他尾大不掉,已是社稷之患,以他之智,你如何能够收拾得了他?如今他被我关押,羽翼未成,只需一言,便可诛之!”
卫王果断摇头,“儿臣曾与他约定,若有幸登临帝位,君臣携手,还天下一统,河清海晏!为此,他替儿臣殚精竭虑,出生入死,儿臣不愿辜负他。”
“但他会辜负你!”
“他不会!”
天德帝闻言叹了口气,“傻孩子,人是会变的,有时候,这天下事,由不得他的。就如同唐太宗,就算他宅心仁厚,不愿手足相残,天策府的人也会挟裹着他造反的。”
他看着卫王,苦口婆心,“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你现在被他的表象所迷惑,等将来他真的成了气候,你再想动他,那就悔之晚矣了!”
“你我父子关起门来,咱们可以说一些心里话的。”
卫王慨然道:“既然父皇说到唐太宗,他能用一代军神李靖,能用房谋杜断,能用魏征,且不论心头如何想,表面上都用人不疑,也由此奠定了大唐的雄浑气象,将大唐的格局拉到了其余朝代难以企及的高度。”
“若是猜忌,天下何人不可猜忌?”
“一心忧国忧民的忠臣可能装出来的,能臣干吏在私底下不知道藏着有多少贪腐之事,能征善战的武将会忧其手握兵权而行不轨,才干过人的首相也能担心其弄权舞弊,结党营私猜疑既起,无穷无尽,而得何人而用?”
卫王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这些事情的解决在于制度,而不在于某一个人。就如同这中京城,我们固然要打造其防御,但求得安全的根本在于不让人有反叛之心,人人以中京皇权为神圣,以为大梁子民为自豪,则中京自安。”
“齐政之于儿臣,便如姜尚之于周武王,更如诸葛武侯之于昭烈帝,儿臣得他,乃儿臣之幸,而非对他之恩赐。”
“儿臣若疑他,害他,则无颜以对他,问心有愧!我将无我!”
天德帝的眼神变得冰冷,“你要知道,朕虽然向百官说了让你监国,待朕驾崩,让你继位。但朕也可以收回这句话,朕还没死呢!”
如此重话,让一旁的童瑞都忍不住默默跪了下来。
卫王也昂然不惧,头都未低分毫,“皇位固儿臣所愿,但若要儿臣行违背本心之事,儿臣宁愿不要这皇位,也不想辜负齐政的一片赤诚忠义!”
寝殿之中,卫王的声音在久久回荡。
这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人间至尊之位,他竟然愿意舍弃!
就为了一个好友,一个谋臣!
“皇甫靖!朕最后问你一遍,你,可想好了!”
天德帝的语气也忍不住一高,像是压榨出了那老迈身体里为数不多的精力。
卫王闭着眼,沉默了片刻,而后缓缓睁开,眼中一片坚定。
“儿臣想好了!请父皇放过齐政!”
听见这缓慢但坚定的言语,天德帝看似如霜般冷冽面上,眼底却闪过了一丝笑意。
“出来吧。”
卫王愕然,接着便瞧见了从一旁重重帷幔之后走出来的齐政。
那双目通红,泪流满面的少年,一掀袍子,朝着卫王郑重一拜。
“殿下.”
卫王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上前,扶住了齐政。
看着这一幕,天德帝甚至都不愿意眨眼。
君臣相得,从此再无二心。
天下之事,心诚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