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天德帝落下的最后一子(下) (第2/3页)
着道:“别不当回事,大家跟着你一起做事,事情既然成功了,该封赏的,就要尽快,否则保不齐人心会怎么变。”
卫王一口咽下,郑重起身,朝着宁妃一拜,“母妃教导,孩儿记下了。”
重新坐下之后,他看着宁妃,“母妃,孩儿想请教一件事。”
宁妃道:“朝政上的事,就不要说了,我只是个后宫妇人,不得干政。”
卫王皱着眉头:“也不全是朝政。就是儿臣拿不准该怎么赏赐齐政。”
他看着宁妃,“按照他的功劳,我甚至都想直接给他封侯,至不济,也要给个实权的三四品官,但是他又没科举,我担心届时会很麻烦,若是他一直不走科举之路,未来在官场上会不会遭人诟病?毕竟以他的才华,科举对他而言不过是闹着玩罢了。”
他叹了口气,“关键他也没个亲友,我想赏他别的都不行。他为孩儿考虑得那般周到,助力实在良多,孩儿也当替他把这些方方面面,都兼顾到,否则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辜负了他?”
说完,他又惆怅地拿起一块糕点,放进嘴里嚼着,有种一口一口吃掉忧愁的感觉。
宁妃安静听完,却是微微一笑,“这归根到底还是前朝的事情,母妃这个后宫妇人不乱开口了,不过母妃倒是可以给你提个建议。”
卫王当即朝她投去渴望且期待的目光。
“你去问问你的父皇。”
“父皇?”
卫王皱眉表示不解,旋即道:“母妃的意思是,父皇对这些事情了解得更多,各种情况处理起来会更有智慧?”
“这是自然。”
宁妃缓缓点头,至于心头的另一层忧虑,却没有说出来。
她知道,以陛下的心计,定然也同样会思考齐政的未来。
这样的大才,用好了,是大梁江山社稷的天大福分;
可用不好,或许也会对大梁江山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
是诸葛孔明,还是王莽,或许就要看将来的皇帝做得如何了。
但她没有提前跟卫王说什么,她相信自己的儿子,在这样的年纪和这样的阅历下,已经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了。
卫王也没细想,以为母妃就是这般想着,点了点头。
而恰好这时,童瑞的身影在长宁宫宫人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老奴见过宁妃娘娘,见过卫王殿下。”
卫王一惊,“童公公,你怎么来了?可是父皇出了什么事?”
童瑞连忙解释道:“殿下勿忧,是陛下有事相召,让老奴来请殿下。”
卫王点了点头,“这等事情,随便叫个人跑一趟就是,童公公何须如此辛苦。”
童瑞笑着道:“殿下身份尊贵,老奴走一趟是老奴的荣幸。”
“靖儿,既是你父皇相召,必有要事,别耽搁了。”
宁妃的催促声传来,卫王点头,拜别母妃之后,跟着童瑞走向了皇帝的寝殿。
“童公公,父皇那边,是什么事情?”
一向不喜欢私底下打探消息的卫王,却本能地觉得了一丝不对,在犹豫了数十步之后,开口询问。
童瑞面露迟疑,最后低声道:“是关于齐公子的。”
卫王登时脚步一停,眉头一皱,“齐政怎么了?”
童瑞道:“陛下之前,宣了齐公子入宫。”
卫王面色陡然一变,在低头沉思片刻,陡然加快了步子,而后更是直接跑了起来。
当他来到皇帝的寝殿之外,才终于停步,而后深吸了一口气,理了理衣衫,走了进去。
寝殿之中,依旧药香弥漫。
天德帝却已经靠坐在了床头,再不复先前躺在床上,如风中残烛般虚弱。
“父皇,齐政呢?”
天德帝的目光瞬间凌厉地看向童瑞,童瑞立刻低头,一副不敢言语的愧疚模样。
看着天德帝的沉默,卫王又焦急地追问道:“父皇,齐政如今在何处?”
天德帝缓缓看向他,“你以前从来不会与朕这样说话,是因为朕老了,还是因为你如今监国了?”
卫王立刻双膝一软,砸向地面,但身子却依旧挺拔着,“父皇明鉴,儿臣并非恃宠而骄,只是齐政襄助儿臣良多,儿臣能有今日,除开父皇的信重,母妃的支持,最重要的便是齐政的一路扶持。父皇自小便教儿臣,做人当明德知礼,儿臣虽不才,也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
天德帝看着跪在地上也像标枪一般昂然的儿子,缓缓道:“朕已将他关起来了。”
卫王的神色几乎肉眼可见地激动了起来,语调也不禁一高,“父皇!齐政他立有大功,你不赏他也就罢了,为何要将他关起来呢?”
他膝行上前两步,“齐政跟着儿臣,千里奔袭而回,扶危救难,立有殊功,他何错之有,何罪之有?!”
天德帝看着他,缓慢而感慨地道:“儿啊,你有没有想过,你这江山,到底是为谁而坐的?你又要如何坐得稳?”
他的眼神幽深,带着几分看透世情的沧桑,“当年太祖皇帝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付出了无数的代价,还有天地气运所钟,方才有了如今我皇甫氏的大梁天下,列祖列宗把江山社稷传给了朕,朕又将传给你,你可知你身上的责任?”
“齐政多智近妖,又是你的头号心腹,如今才年方十七,却已注定是新朝的头号红人。这样的人,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