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惶恐不安!徐允恭回京! (第2/3页)
地,民风彪悍,事务繁杂。”
“我虽在北平带过兵,可治理地方、安抚百姓这些事,实在没什么经验。陛下将如此重任交托于我,我……我心里实在没底。”
这个的徐允恭,不过才二十八岁!
尚未到而立之年,正是旁人还在官场摸爬滚打、仰望高位的年纪,他却已被委以主掌一省军政大权的重任,这等恩宠与信任,放眼整个洪武朝,也是屈指可数的殊荣。
哪怕是素来老成持重、在北平镇守时便以沉稳闻名的徐允恭,此刻心里面也有些发慌。
岭北不比内地,刚从战乱中收复,民心未附,部族杂居,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更何况军政一把抓,既要管军屯粮草,又要理民政教化,桩桩件件都是硬骨头,稍有差池,便是掉脑袋的罪过。
他虽随父亲徐达学过用兵,也处理过北平的军务,可这般独当一面、肩扛一省兴衰的担子,终究是头一回挑,说心里不打鼓,那是假的。
徐允恭深吸一口气,坦言道:“接到圣旨当晚,我便向父亲请教。父亲听后,只说‘此乃陛下与东宫的深意’,让我星夜赶回金陵,务必见见陛下,还有……还有殿下您。”
说到这里,徐允恭的目光落在朱高炽脸上,带着几分探究——父亲徐达戎马一生,极少推崇谁,可提起这位胖外甥,却总说“此子深谋远虑,胜过后辈诸人”,今日一见,他倒要看看,这位年仅十五六的皇孙,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朱高炽见状,知道不必再兜圈子,索性直言不讳:“大舅父,实不相瞒,举荐您去岭北的人,正是外甥我啊。”
徐允恭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竟是殿下……”
“不错。”朱高炽点头,语气沉稳下来,“皇爷爷早有经营岭北之意,那里不仅是抵御北元的屏障,更是打通西域商路的关键。可岭北苦寒,又需军政一把抓,寻常文臣镇不住场面,寻常武将又不懂治理,遍观朝野,只有大舅父您——既得皇爷爷信任,又能统兵,还出身将门,镇得住那些骄兵悍将与草原部族。”
他起身走到墙边,展开一幅早已备好的岭北舆图,指着上面的山川河流道:“皇爷爷的意思,是在岭北推行‘军屯与商屯并行’:让边军就地垦荒,自给自足;同时开放互市,允许大明商贾与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