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功臣封赏! (第3/3页)
措天下于泰山之安,两代定策安邦元勋,功存社稷,可谓社稷重臣!
这是何种程度的评价,不言而喻。
并且,抛开评价不谈,单就御笔题字的赏赐,也是相当不简单。
论起稀缺性,甚至还在三公之上。
百年以来,宰辅大相公不少,致仕荣休亦或是亡故以后加封、追封三公的也不少。
但,受赐御笔题字的大臣,不足两手之数。
这还是算上了为碑文题字的数量。
就像内阁大学士范仲淹,不幸病故,先帝为其题字“褒贤”,予以定性。
这也算是“御笔题字”。
但就是这种算法,受过御笔题字的大臣也不足两手之数。
由此可见,何其稀缺。
论起稀缺量,甚至堪比配享太庙庭!
当然,稀缺归稀缺,真论起含金量和知名度,肯定是难以与入祀太庙相媲美。
毕竟,御笔题字更偏向于皇帝的“私人情感”,通常与皇帝喜好有关。
其四,上朝特权。
许坐于殿上,不必下拜!
这样的特权,截至目前,仅有两人享受过。
一人是真宗年间的社稷重臣兼宠臣,陈尧叟。
另一人,就是韩章!
但是,陈尧叟得到“入朝不拜”的特权,除了因其是重臣、宠臣以外,也有其腿脚有疾的因素。
韩章不一样。
韩章是纯粹受封“入朝不拜”之特权。
几大封赏,皆是一等一的荣誉性封赏。
一些内阁大臣、宰辅大相公,要是集齐一种,便是君王重视的表现。
集齐两种,已然是千难万难,君臣恩遇,重视非常的表现。
集齐三种,几乎不太可能。
韩章,集齐了四种!
相性之下,就连封荫子孙的名额,以及编修史书的诏令,都显得不再重要。
这种程度的封赏,就差打包票让韩章入太庙了吧?
文武百官,齐齐大震。
不时有人望向韩章,又望向江昭。
这么封赏,要说没有江阁老从中予以建议,谁也不信!
几位内阁大学士,亦是不乏艳羡目光。
一是艳羡封赏之重,二是艳羡韩章命好。
庆历新政,韩章贬谪十二年之久,本该就此沉寂。
谁承想,竟是成功起复入京。
更重要的是,这短短的十二年,韩章恰好就逮到了江昭,并予以教导。
从六岁教起,愣是教成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存在。
本人是宠臣,是大相公,即将接班的弟子也是宠臣,也会是大相公。
其中含金量,也唯有几位位极人臣的内阁大学士可理解。
文武大臣惊叹,内阁大学士艳羡,韩章也是人,又何尝不是激动?
这样的荣誉,哪个老臣经得起考验?
“臣韩章,拜谢陛下。”韩章重重一拜。
“大相公不必下拜。”
赵策英一挥手,自有太监拾来一把椅子,立于左首。
韩章迟疑着,终究还是没忍住,坐了上去。
反正,他是将要致仕之人。
御赐特权,不享受白不享受。
“门下,制曰:
朕惟横海扬旌,宜勒旂常。
宁远侯、归德将军、侍卫马军司都虞候、同知枢密院事顾廷烨,器宇轩雄,韬钤冠世。统貔貅三万而摧辽骑于雁门,复燕云故地振北塞天威。特颁殊典,以旌伟绩。
擢侍卫马军司指挥使,授上柱国,添食邑五百户,累赐食邑两千户!
赐交趾珊瑚树两株,倭刀十柄,高丽参百斤,汴京皇庄三十顷!
於戏!
戈矛所及,早树山河之绩;盟誓常昭,永守磐石之约。
钦哉!”
侍卫马军司指挥使!
这是真正的军方大佬,执掌几十万军队的存在。
不少武将为之一震,皆是注目过去。
顾廷烨,接过了英国公的职位。
不过,竟然并未担任枢密副使,入掌枢密机务?
还有这种操作?
“臣顾廷烨,叩谢陛下洪恩。”顾廷烨一步迈出,重重一拜。
太监继续宣诏道:“门下,制曰:
朕惟虎帐运筹,自应铭载汗青;鹰扬决胜,理当勒刻钟鼎。
镇南伯、侍卫步军司都虞候王韶,智略沉雄,武略超卓。破胡虏于塞北,复燕云百年旧土,特沛殊恩,以彰懋绩。
特授忠武将军、上柱国,擢宣徽北院使,添食邑五百户,累赐食邑八百户!
赐河西骏马五乘,蜀锦百匹!
妻杨氏,封华阴郡夫人,赐九翟青罗伞。
於戏!
圭璋器宇,永传不拔之宗。
钦哉!”
不少武将,齐齐注目过去,或是欣赏,或是皱眉。
忠武将军,从二品虚职。
宣徽北院使,正二品。
单从“进步速度”来看,这位也是入主枢密的苗子啊!
“臣王韶,拜谢陛下。”
王韶心头一震,隐晦望了江昭一眼,迈步一拜。
谁承想,江阁老无意一次点名,竟然真的改变了他的一生呢?
“门下,制日:……”
一道道封赏,宣诏不断。
约莫半个时辰左右,念诏结束。
赵策英垂手抚膝,向下平视:
“功臣入京合该接风洗尘,朕已为此备下御宴。”
“文武百官,移步垂拱殿!”
都是老流程,文武百官齐齐一拜。
“陛下圣明!”
……
庆贺不久,一道致仕奏疏,呈递入宫。
欲致仕者,大相公——韩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