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暂时担上两京一十四路! (第3/3页)
能与之相媲美。
这也就使得,朝廷采取让利于的法子未必管用。
裁军,注定是一场硬仗!
“啧啧~!”
江昭眯着眼睛,摇了摇头。
或许,有机会试一试丹书铁券免不免死?
河东路,代州。
中军大帐。
丈许长案,上置一幅“大周-西夏-辽国”堪舆图。
韩章、顾廷烨、王韶三人聚在一起,不时指指点点。
(如图1:辽国和河东路的位置关系)
(如图2:河东路代州和燕云十六州中的应州的关系)
自三人以下,文武班列。
文臣一方,主要是以河东路安抚使、安抚副使、以及转运使为首的一批地方主官。
武将一方,老一辈、小一辈尽皆有之,张鼎、郑晓、姚兕、杨文广、郭逵、种师道等人皆是班列于此。
不时有人望向韩章,暗自注目。
顾廷烨、王韶二人平起平坐,地位无有高低之分,这一观点几乎是人尽皆知。
要想让两人一起入边,必须得上头有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之人镇得住两人。
否则,一切免谈。
也因此,不少人还以为可能是江阁老入边,亦或是单纯的让顾、王二人中的其中一位主持边疆事务。
可谁承想,竟然是大相公亲赴边疆?
不过,该说不说,这位还真就镇得住两人。
毕竟,这位可是宰执天下十二年之久的“一号”人物。
一时间,大帐中唯余韩章、顾廷烨、王韶三人淡淡的交谈声。
约莫一炷香,似是商议有了结果,顾廷烨、王韶二人相继退下,大相公韩章持着堪舆图,作思量状。
河东路的局势并不杂乱。
辽国一方,耶律洪基御驾亲征,十万铁骑驻军应州,可谓规格拉满。
不过,西夏国主的下场就在眼前,注定了绝大多数大军都是围着耶律洪基转悠,根本不敢离开太远。
十万铁骑,兵分几路,但绝大多数兵力都在耶律洪基所在的中军。
这也就使得,表面上是大军团作战,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产生大军团作战的布局效果。
真要论起来,也就是人多一点的大型两军交锋,而非大规模布局性交锋。
韩章执着堪舆图,连连点头。
对于河东路,他其实一点也不陌生。
甚至,不单是他不陌生,他的弟子江昭大概率也不陌生。
昔年,他贬谪一方,几次辗转,任职封疆大吏,弟子江昭五年观政。
其中之一的任职地,就有河东路。
“嗯~!”
“若是算上京中带来的两万余破鹞军,河东路便是十一万将士。”
斟酌着,韩章向下望去,吩咐道:“着令,顾廷烨、王韶二人皆领兵三万,为左右二军。郑晓、张鼎二人领兵一万、姚兕、种师道、郭逵、杨文广、燕达、折克行六人皆领兵五千,合五万人,为中军。”
“破鹞军两万,左右两军皆可分得五千,中军一万。”
“诺!”
大帐上下,齐齐应声。
从表面上看,韩章仅仅是安排了八九人的领兵情况,但实际上都已经安排了下去。
但凡是有名有姓的武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班底”。
大致上都已经分了下去,至于具体怎么分,那就得看各个武将的习惯。
这一点,韩章不会插手太细。
“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山脉、峡谷开阔,适合马匹行军,一向是游牧民族骑兵南下的主要通道。”
“这一次,耶律洪基驻兵应州,料来也是换汤不换药,定会攻打雁门关。”
“既是如此,便以雁门关沿途峡谷、山脉为主,布置炸弹,瓮中捉鳖。”
“炸弹爆炸,要么马伤,要么马惊,定是溃不成军。”
“届时,两万余破鹞军便可发挥大作用。”
韩章重重叮嘱道:“切记,凡是涉及炸弹,皆以着甲步兵列阵为主,破鹞军为辅,切不可有马匹参与,以免马惊坏了阵型。”
“诺。”
大帐上下,又是一礼。
炸弹的存在,对于军中武将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
说到底,要是就连统兵武将都不知道炸弹的存在,那着实是“保密”得太过头。
真正应该保密的从来都是炸弹的配方,而不是炸弹本身。
相关布局一一吩咐下去,账中文武相继退下。
“终是,要一雪前耻了啊!”
韩章负手,目光深邃的眺望。
位极人臣者,无非两大追求:
一、安稳落地。
二、名流千古。
有了弟子江昭接班,他就差洗刷耻辱,千古流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