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7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437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第2/3页)

花同志:本次联谊舞会,能否邀你跳一支《路灯下的小姑娘》?”

    然后提笔续写:“三十年后广场舞跳《最炫民族风》时,才发现当年没递出的纸条,是我人生唯一怯场的慢三拍。”

    他老伴回信:“当年你要敢递,现在就不用和孙子抢电视看《浪姐》了。”

    有老夫妻把结婚证上的“自愿结婚”誊抄成情书:“1995年民政局签字笔没墨了,工作人员说‘爱情本来就不需要太多墨水’。”

    儿子吐槽:“难怪我出生后家里一直用签字笔——怕墨不够用。”

    随着814福利周的开启,从一开始,一群网友吐槽被陈默虚晃一枪,被他晃点根本没有AI。

    不过,很快地,大家就纷纷表示“真香”!

    而且这种活动通常都很容易引发集体回忆潮,同时对于很多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恋爱体验”!

    同时也有不少老一辈的人讲述自己的“情书”的故事,在网络上走红。

    一位大学教授在整理亡妻遗物时,从《叶芝诗集》扉页抖落出一封未拆封的信。信封上是她年轻时清秀的字迹:“致未来的你——1989年夏至”。

    他用颤抖的手拆开信纸,褪色蓝墨水中浮现出当年那个扎麻花辫的姑娘写下的三行字:“第一眼在图书馆哲学区偷看你,白衬衫第二颗纽扣晃了我的眼/若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不在,请记得每天给窗台茉莉浇水/下辈子还做你的助教,但这次要抢先说'同学,你的参考书拿反了'。”

    信纸背面贴着两张泛白的电影票根,是他们在露天影院看《庐山恋》那晚的。

    老教授在讲述完和亡妻的这段爱情故事之后,哭的泣不成声。

    这种爱情故事,在如今的人看来,实在太稀缺了。

    “信纸背面的《庐山恋》票根是终极浪漫暴击!现在谁还留着二十年前的电影票?

    如今哪还有这样的令人怀念又羡慕的爱情?”

    “看哭了我们父母那代人的情书里藏着整个慢时代。现在分手微信拉黑三分钟搞定,连吵架记录都会过期。”

    “好浪漫的爱情故事啊,难怪现在的爱情电影越来越少了,因为现在的人根本不懂那一代人的爱情!

    如今的人恐婚,恐育,甚至于说出“恋爱,狗都不谈”这样的话,活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才是真正的悲哀,因为他们越来越难体会到这种真正的相濡以沫的爱情!”

    有个网友也分享了一段故事,是关于他的叔爷的故事。

    在金陵颐和路的老巷子里,有一家不起眼的钢笔修理铺。叔爷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匠人,修了一辈子的钢笔,经手的笔尖比见过的世面还多。

    可每周三,他都会放下手里的活计,坐在窗边等一封从利物浦寄来的航空信。

    后来,我好奇地问他,寄信的是谁?

    他给我看了对方的照片,那是一个银发老太太,总穿旗袍。

    我记得信里总夹着一支旧钢笔,附上几句闲话:“老徐,1956年你送我毕业的永生牌又漏墨了,就像在剑桥初雪夜你表白时发抖的声音。”

    叔爷每次都会笑一笑,擦擦镜片,把钢笔修得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