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为法国文学分出两条路(5k) (第2/3页)
说这套衣服还真挺好看的,总之这套衣服最近似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风尚,而为了能够进行区分,巴黎人还根据米哈伊尔的名字将这身衣服起了一个独特的名称。
最近已经有不少上流社会和文学界的人士将这身衣服穿到各个场合去了。
当其他人已经在热情地同这位青年打招呼的时候,巴尔扎克却是牢牢地盯着米哈伊尔那张脸,看了一会儿巴尔扎克便忍不住在心里面骂道:“原来如此!巴黎的女人们真是肤浅!我年轻时一点都不比他差!”
等他骂完之后,米哈伊尔已经跟别人打完了招呼然后走到了他的面前,而面对新鲜出炉的活着的巴尔扎克,米哈伊尔便有点小激动地伸出了自己的手道:“巴尔扎克先生,很荣幸见到您。”
“我也很荣幸见到您,米哈伊尔先生。”
尽管巴尔扎克在见到这位一直没见面却一直都能听到他的名字的俄国作家后,心情很是复杂,但想了想这位年轻人如今在巴黎的名声以及他的财富,巴尔扎克还是客气的跟米哈伊尔打起了招呼:
“听说你是一家文学杂志的老板,我曾经也想在这方面做出一番事业,只可惜运气不好,又碰到了不太靠谱的合伙人。之后我们说不定还有机会能合作一下,在巴黎开报社可是一桩很赚钱的生意!”
米哈伊尔:“?”
我就算真开报社也不想跟你合作啊,把霉运传染给了我我可该怎么办.
“请您坐下吧,或者参观一下我屋子里的家具和装饰也行。”
虽然巴尔扎克确实有点惦记着米哈伊尔的钱,但米哈伊尔终究是第一次上门,巴尔扎克在简单提了一下,希望能勾起这位年轻人的兴趣和欲望后,便邀请米哈伊尔坐下,同时也不无自豪的介绍着自己的藏品:
“来看看吧,我这里可是有着不少好东西。”
眼见巴尔扎克都这么说了,米哈伊尔便也没有推辞,而是循着巴尔扎克的介绍看了过去。
严格意义上来说,巴尔扎克在这一时期之所以喜欢上了收集古董,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他想为他的女神韩斯卡夫人布置一间奢华的房子。
毕竟韩斯卡夫人也不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主,作为贵族的她依旧主打奢侈,喜欢各种各样的贵重物品。
但想要收集古董却又没有钱,那应该怎么办呢?
巴尔扎克灵机一动,选择买下所有在旧货店里碰上的杂乱旧货,然后就宣称他发现了一位古代大师或者一件古代工艺杰作。
而此时此刻,当巴尔扎克向米哈伊尔介绍他的塞弗尔花瓶、曾经属于德国皇帝的烛台、路易十四时代的肖像画等古董的时候,米哈伊尔单纯就是看个热闹,毕竟他对古董是真的一窍不通。
可当巴尔扎克指向了一件瓷器,并且郑重介绍道:“你瞧,来自中国的珍贵瓷器!它似乎有一个非常高雅的名字,卖给我的人说它叫.汝窑?听说你精通中国话,你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吗?”
米哈伊尔:“???”
啊?
听到这个名字,米哈伊尔当真是有些没崩住,但最终,瞥见了巴尔扎克严肃的表情的米哈伊尔还是控制住了面部表情,然后微微摇头道:“没听说过.”
要是说听说过被赖上了可怎么办.
米哈伊尔认证?
而作为客人,米哈伊尔显然也不能直接对巴尔扎克说道:“新的,纯新的,毫无争议的新。”
于是最终,在巴尔扎克略有点失望的眼神下,已经看完一圈藏品的米哈伊尔终于是坐了下来。
看得出来,巴尔扎克穷的都要被丢进塞纳河是真的有道理的
好在是接下来的交谈就正常许多了,巴尔扎克开始跟米哈伊尔谈论一些文学艺术上的事情,而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场上的其他人也并没有闲着。
有的人是偶尔说些话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有的人则是在记录两人的谈话,似乎又想从中挖掘出一点东西,还有人则是认认真真地听着两人交流对文学的看法以及相关的思想和技巧,并期待能够从中找到文学的秘密。
而随着聊天的深入,巴尔扎克便不由自主地提到了米哈伊尔迄今为止的写作风格以及巴黎文化界目前的一些风向:
“依我看,除了你的那两部科幻,你的其它法语以及翻译过来的俄国所描绘的都是当下的现实,而且你的视角似乎颇为独特,直接将笔触落到了最微小的那部分人身上。
这让我想起了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他的这部也是在描写巴黎的最底层,不过你们的创作风格似乎并不相同”
对于米哈伊尔的那些,巴尔扎克在有意无意之下已经全部读完了,以他目前的创作理念,他对米哈伊尔的那些无疑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