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7章 江南银车入京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367章 江南银车入京师 (第1/3页)

    “子霖兄,出大事了!”

    沈一贯冲进了报馆,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你听说了吗?鸿胪寺共议后,殷阁老回到内阁就和张阁老大吵一架,然后殷阁老就去奏请单独面圣去了!”

    苏泽听到这里脸色也一变。

    奏请独对是非常破坏内阁团结的事情,殷士儋这等于是和张居正公开翻脸了!

    听完了沈一贯打听到的具体过程,苏泽大概也明白了前因后果。

    就在这时候,罗万化疑惑的问道:

    “肩吾兄是怎么知道这么详细的?”

    是啊,按理说如此机密的消息,沈一贯怎么知道这么清楚,他的描述绘声绘色,甚至连几位阁老的表情动作都描述了。

    沈一贯说道:

    “中书科内都传开了!”

    听到这里,苏泽更头疼了。

    中书科的中书舍人们是很重视政治纪律的,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李春芳内阁,大概李春芳会严格下达封口令,禁止中书舍人外传。

    内阁首辅如果下了封口令,又是涉及到阁臣的内讧,中书舍人就算是偷偷外传,也不可能如此公开的泄露,甚至闹到外朝人尽皆知的地步。

    高拱身为内阁首辅,又是老于政治的能臣,他是故意还是不小心?

    苏泽迅速想到了答案——肯定是故意的!

    让张居正和殷士儋的矛盾公开化,对于高拱这个内阁首辅是有利的。

    张居正执掌户部多年,这些年来改革后户部扩权,卡着财权,对各司衙门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吏部。

    张居正在内阁的时间甚至长于高拱,而且张居正也有自己的政见,和高拱并非同路。

    李春芳在的时候,两人还能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随着高拱成为首辅,这种平衡就打破了。

    暴露张居正和殷士儋的冲突,有助于削弱张居正在外朝的权威。

    这“不下封口令”,就是高拱的动作了。

    苏泽也没想到,李春芳离开后,大明内阁连表面上的和平都维持不住了。

    难道这是系统发力?

    有一瞬间,苏泽有些后悔强行通过这份奏疏了。

    但是苏泽很快就摇头。

    殷士儋和张居正的冲突来源已久,两人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分歧,是绝对无法消除的。

    而且张居正执掌财政,殷士儋又要推动学政改革,这两点必然是冲突的。

    原时空,殷士儋也是短暂入阁,后来就和高拱爆发了冲突后辞官。

    只能说殷士儋的性格强硬,和高张这两个强势阁老对上,不擦出火花才是怪事。

    接下来就看殷士儋如何说服皇帝了。

    ——

    到了次日,沈一贯再次来到报馆,这一次他带来了详细的消息。

    “殷阁老说服陛下开放河套马市,以河套马市之利助陕甘办学!”

    “殷阁老还以阁臣身份作保,他会说服陕西官员在一年内开征商税,如若不成他就辞官归乡。”

    “陛下通过了殷阁老的奏请,先从内帑拨款帮助陕甘办学!”

    罗万化听完也敬佩的说道:

    “殷阁老是真心为了陕甘百姓啊!”

    苏泽也没想到,殷士儋为了陕甘办学的事情,不惜押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

    但是苏泽很快就明白了殷士儋的操作。

    所谓一年一约,他能不能留任还不是看皇帝的态度。

    只要隆庆皇帝愿意挽留,殷士儋自然是可以继续留任的。

    他这个态度,也是一种对陕甘官员的施压。

    只能说殷士儋这么好的算计,就是不知道隆庆皇帝的寿数如何了。

    苏泽摇了摇头,好消息就是自己奏请在陕甘办学的建议通过了。

    系统也弹出了结算报告。

    【《火者来贡和陕甘教务共议》通过。】

    【朝廷在陕甘地区开设小学,在偏远地区教化百姓。】

    【新式教育的逐步普及,瓦解了西北某教的传教基础。】

    【某教在西北的传教受到阻碍,大量地下教会被官府捣毁。】

    【但新式教育培养的大量人才,无法在陕甘地区找到足够的岗位,陕甘地区的学子不满上升。】

    【国祚不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