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斯的中年危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斯的中年危机 (第3/3页)

法,已与老师张苍对照了五年之久,该不会有错的。”

    “五年?”

    扶苏颔首。

    嬴政搁下手中的这卷书,道:“也足见你用心了。”

    扶苏道:“历法之重岂能轻易更改,儿臣在查看关中各县的县志时,的确发现有些的天时与节气对不上,大概是如今在用的历法有不够清晰之处,儿臣当初想过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起初儿臣以为是县志记错了。”

    嬴政点头,对扶苏这个解释还算认可。

    “可就在三年前,几个县的县志中又出现了一模一样的错误,为此儿臣才重新对照了十年前的县志,往前倒查十年,才发现原来是是每年的天数不同,而后儿臣又从朔望月查出了一些端倪,其实我们的历法没错,各县的县吏也没有算错。”

    嬴政眯眼看着眼前这卷书,道:“历法没错,县吏也没错,那是哪里错了?”

    扶苏回道:“儿臣给琅琊县的徐福送去过书信,他对此推论出一个依据,一年并不是只有三百六十五个白昼,对此儿臣反复对比,记录每年的冬至日影,找到了今年的岁差。”

    而后,扶苏让田安带来了一卷布,这卷布很大需要前后中间三个人一起捧进来,当这张图铺开,这是一张巨大的星图。

    嬴政走在这张图上,目光扫视着每个星辰的位置。

    这是徐福近几年的心血,在这张黑布上画满了星空,他在琅琊县看着星空,一年四季画出了数张星图。

    徐福一共找到了一千两百颗恒星,虽说还未标出地面上的黄道坐标,但也就差个浑天仪了。

    想要确立星象与历法,就少不了浑天仪。

    毕竟只有人们能够实践出来的结果才是真理,只有人们通过浑天仪了解的历法,才是人们能接受的答案。

    有时最先进的制度不一定适合一个时代,只有因地制宜,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或许才是对的。

    扶苏觉得应该在关中造大秦的第一座浑天仪,而且这个浑天仪一定要足够巨大,并且在琅琊台上也造一个。

    最好是在琅琊台的海边,人们从海面上看向琅琊台方向,就能见到了一个巨大的浑天仪。

    扶苏又道:“这是徐福献给父皇的。”

    嬴政道:“朕听闻有些方术士也痴迷此道。”

    “儿臣只用于历法,不作它用,亦不会与外面的方术士为伍,儿臣所设的二十四节气也只用于敬业县教学。”

    “好,你但凡需要什么,自行安排便是。”

    身为少府令,需要建设城池或者是修路,都是要与皇帝告知的,修浑天仪也是如此。

    章台宫外又开始飘雪了,父子两还在章台宫内,就有宫前侍卫脚步匆匆而来,禀报道:“乌鞘岭急报。”

    嬴政示意让内侍将军报送来。

    田安自觉地又让人将星图收起来。

    嬴政拿过军报,打开看着其中内容。

    不多时,得知陇西军报送来的丞相李斯,也匆忙赶来。

    扶苏面向丞相笑容以对。

    李斯也颔首,脱了鞋履走入殿内。

    近来,丞相总是挂着一张比较忧心的脸,大概是丞相李斯这样有权势的人也会有中年危机。

    扶苏觉得自己都二十三岁了,是不是应该帮着丞相分担一些,譬如说在担任大秦副相。

    不过,丞相正处于中年危机的年纪,现在都开始猜忌蒙恬了。

    丞相肯定不会猜忌自己这个公子,但也不会给副相的。

    他多半觉得,我这个公子求一个副丞相的位置不好,丞相心里最期盼的应该就是公子扶苏成为大秦的太子。

    这个想法,都快写在丞相的脸上了。

    只有确立了太子,丞相李斯心中的忧虑才能消弭,大抵……也就不会猜忌蒙恬了。

    扶苏低声道:“老师,近来可好?”

    窝冬休朝之后,有几天没有见到丞相,扶苏顺口一问。

    李斯回道:“臣一切都好。”

    等着父皇看完战报,扶苏放低声音,又道:“南方的屠雎大将军送来了五百车犀牛皮,在路上了,不日便到咸阳。”

    公子的话语声不大,不过章台宫很安静,殿内的人都听得清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