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斯的中年危机 (第2/3页)
事,有三天了。”
渭南郡的郡守府依旧很小,也没有要扩建的意思,此地位于渭南县的最北边,也是洛河与敬业渠的入口水道。
这里是保护敬业渠的第一道防线。
扶苏推开渭南郡府衙的大门,又道:“给敬业县的所有人都编写户籍,从此他们都是敬业县的县民。”
闻言,叔孙通愣了半晌,等回神忙行礼道:“谢公子。”
扶苏又道:“往后渭南郡的孩子来你这里读书都不收粮食了。”
“臣领命。”
这口子一开便收不回来了,以后想要再收粮食,恐怕没人来读书,因此现在一旦不收束脩,往后的数十年最好都不收。
现在开口了,就定下了以后,一旦再改口,人们可能又不会让孩子读书了。
扶苏打算先从渭南开始,慢慢在关中施行,让整个关中的孩子都可以不用束脩,进行蒙学,这就是打破私学最好的武器。
其实私学本不用禁止,要消灭他们只需要建立一个教学的体系,就足够了。
先前扶苏也考虑过,这样做是不是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意思,甚至想过用别的办法。
但见过了蒙恬的战报,蒙恬大将军那赶尽杀绝的战争作风。
还有父皇与丞相李斯的决心。
扶苏看过了太多太多,也许在其他人看来父皇不必要南征,因南征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可对父皇来说,这件事现在不做,以后恐怕再难有人去做了。
蒙恬北伐,近乎杀光了河套全境的匈奴人,他若不这么做,恐怕匈奴人真的就越过长城了。
因此,扶苏觉得杀鸡就要用牛刀,有些事尽管会做得不够好,会做的有瑕疵,即便是过火了,可至少这么做过了。
再者说,不过是教书的事,自己不过是为教书大业做一些事。
那就做一些事,在自己拥有了一片作坊集群,以及掌握了权力的时候。
战争初期,渭南的一切建设都是为了战争而搭起来的底子,现在可以再进行改造,改造成一片新的作坊群。
扶苏来到一处作坊前,见到了一件件老旧的甲胄已被修补好。
虽说张苍不在这里,扶苏还是拿出了几张图纸交给了叔孙通,命他等张苍回来之后再行定夺。
关中的秋季尤其短暂,当关中再一次迎来大雪的时候,扶苏来到了章台宫,将一卷书放在了父皇面前。
今年,父皇看起来依旧很健康,北伐大胜之后,父皇十分踏实地休息了一段时间。
对大秦来说每一件要做的事,都是十分艰难的,但每件事都咬着牙进行下去。
掌握历法与年月的解释权,其实好处还是很多的,当年有个叫宋徽宗的皇帝就在每年增设了四个吉日,增设四个吉日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促婚嫁了。
足可见,那时候的皇帝就已在促婚了。
甚至,其手段用在了黄历上,大抵是……觉得实在是没办法再给优惠的策略来促婚嫁了吧。
只不过解开一百五十一个联立方程式,以及求最小公倍数的运算,光是繁杂的推算恐怕需要数月之久。
扶苏想着当初让张苍推算这些公式,张苍应该是受益良多的,嗯……
去敬业县的时候,张苍赶巧不在,扶苏怀疑他是不是在害怕那些运算公式,躲着自己?
扶苏认为,张苍的数学天赋是极其高的,但他在与不在不重要,反正事情是吩咐下去了,等待结果就好了,这就是掌权者的优势。
都是为了社稷,往后还要让这位老师推算浑天仪呢。
徐福善于观星象辨节气,却不善数学。
数学反倒是张苍擅长的。
也不知,张苍一个读春秋的人,为何还有如此高超的数学天赋?
此事,竟然连丞相都不知。
还是说,荀子他老人家到底是偏心的。
嬴政打开这卷竹简,入眼的便是二十四节气与十二个月份,问道:“秦的历法用了几百年,你打算改了?”
扶苏道:“儿臣的意思并不是取代,而是两种一起用,这算是一种小历法。”
“小历法?”
“以前的历法太过笼统,儿臣将其分为更细致的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