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恶人左郎(二合一章节) (第2/3页)
庇护,可没想到卫仲道刚结婚就死了,搞得像蔡琰克他一样……
还好蔡邕的好友羊续做了南阳太守,蔡家才算是有了真正的援助。
像蔡邕这种精通百家且不结党的学士,当然是最适合如今的稷下学宫的。
暂时担纲朝政的简雍,还当众奏请刘协,下诏将蔡邕从雒阳调到青州出任太学祭酒。
也就是直接将稷下学宫视为新的太学。
这也是左沅安排的。
——以这个年头的观念,刘备这是为了大兴学府而纳蔡琰,这事会被人们视为“纳贤”。
不仅是美谈,而且是能让天下轰动的大事。
因为蔡琰的嫁妆是一万三千卷书。
而刘备给出的纳彩,是把这些书印制亿万套,送给天下学子。
左沅用劝农祭将消息散布出去之后,立刻便广发通告,大量招人。
既要大量招印刷工,也要大量招募扩建城市的工人。
扩建也是真事,刘备确实打算继续扩建临淄,且不是以传统的‘回’字形在外层扩建,而是以‘田’字形向外延伸新城。
这既能避免原本的临淄城受扩建干扰,也能让整个临淄城变成一座大规模城市。
这其实并不是为了城防考虑,虽然冷兵器时代城池确实是越大越难打,但刘备并不打算把精力放在城墙上,而是要在临淄搞城市化建设。
临淄现在是核心学府城市,稷下学宫大多数学院都在临淄,对于学术中心而言,大规模城市化更有利于吸纳人才,也有利于更多人求学。
但济南、平原一带,就应该减少城市化,多搞农业乡亭。因为黄河与济水之间现在属于核心农产区,这就应该让农户们分散居住,以提升土地利用率。
施政都是看具体情况的,城市化和农村化本就应该齐头并进,而不是一刀切。
但是,但是。
扩建临淄这种营造修建之事,按说是不应该在农忙时节开工的——大伙都忙着种田,这时候想招募人手是很难的。
而且左沅给出来的工钱特别低——日结五钱,不管饭。
刘备营建东阁的时候是农闲时间,十月到一月,当时是日结二十钱还管两顿饭,那当然多的是人抢着来干活儿。
但左沅二月初招人搞土木工程,工资还低得跟现代招聘牛马一样……
要知道,上个月刘备给出来的价格,临淄周边的人都是知道的。
虽然青州现在物价已经稳定了,但每天五钱根本就不够人吃饭的,喝糠皮糊糊都不够,这要是还能丢下地里的活儿来打工,那多半就有点问题了。
可是,见左沅招工,仅一天之内就有上千人应募而来。
大概是有些人见惯了征用民夫民役,见惯了民役垫钱当苦力,也见惯了随意驱使青壮营造——这年头,各地征发民役或征用民夫本来就不给钱。
观念上的差异使得这些人完全没意识到,刘备这边其实是不存在付费打工这种事的……
贾诩征用十万民夫治水时也全都是分了田地的。
左沅亲自出面,去安排那些应募而来的‘民夫’,先让他们到城东去伐木,或是挖土挑泥,推平城东的地皮。
女人出来管事,工资又低,还不管饭,且工作又是下苦力,按说必然会有闹腾的人。
可几天过去了,大多数人都没闹,只有少数人离开。
而且这几天还有人持续前来应募,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随后左沅给了他们一个好机会,让这些‘民夫’沿着东阁的外墙开始挖地基。
地基开挖的第二天晚上,东阁内部就分别从几个厨房和柴房,抓到了许多从地道里潜入进来的壮汉——张飞一直带兵在东阁守着的,而且张飞早就再次接管了伙食团。
武锋营本来就是选出来的精锐,由于刘备军中一直有奖励精兵搞炊事的传统,他们本就个个都是餐饮工作的熟手。
张飞就地上演了一场铁釜炖间谍。
五毒之下或许有人扛得住,但铁釜炖活人能扛得住的可真没几个,很快便有人交代了他们的来历。
这些人有些是青州本地人,也有些是前几年安置流民时迁入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绑架刘协或制造大规模的动乱。
那些应募的‘民夫’都是曾经的贼人,不太愿意安分度日,天子来青州后,他们便受了人招揽打算干大事。
他们背后的指使者并不令人意外。
之前试图下毒的炊妇,也就是那个宫人,虽说一直没有招供,但应该是被董承收买的。
而指使这些‘民夫’作乱的,是随天子车驾来青州的官,侍中侍郎王服——他是用‘诛灭奸臣刘备’的名号招揽这些人的。
张飞派人去抓王服,但王服此时已不知所踪。
……
问出幕后指使后,张飞问左沅:“阿姊,我等如何做?”
“将计就计,他们要放火,那就帮他们放……别把整座城都烧了就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