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9章 云宵雨霁,曙光初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59章 云宵雨霁,曙光初现 (第3/3页)



    旁边沟渠里也有几棵玉米苗,刚才车子滑下去将它们撞了个七倒八歪。

    老汉见此又下去把这些玉米苗给扶正了,嘴里念念有词:“瞧瞧这粗壮的玉米秆,成啊,扶正了还能活,等到秋后还能掰几个棒子下来……”

    钱进指着农田说:“沟渠里的庄稼还是不要费力气了,老叔,你们能把这地里的正经庄稼种好就了不得了。”

    老汉给玉米根培土,头也不抬的说:“钱指挥,你这话可不对,庄稼还有正经不正经?它又不是人,是吧,有些人正经有些人不正经。”

    “庄稼都是好东西,嗨嗨,只要好好收拾它们,等到秋天一样长出来粮食。”

    钱进笑了笑没解释。

    并非是这场雨下完,抗旱工作就胜利收工了,还早得很呢!

    农民能够把农田里的庄稼种好,能在秋天把地里粮食收上来,这才算是抗旱胜利。

    他换了话题,问:“老叔你这是要上哪?”

    老汉上来把手放在路边槐树粗糙的树皮上摩擦,然后指了指路前方的村落:

    “回、回家,我是老君堂大队的,这是刚刚去拉了点垫猪圈的豆秸,还有这宝贝疙瘩……”

    说着他仔细检查车上运输的东西,秸秆一目了然,他打开了袋子,风吹过,顿时有一股潮湿粘腻、恶臭刺鼻的味道从袋子里冒出来。

    小孙捂住鼻子问:“里面是猪粪?”

    老汉笑着向他们展示:“城里人没见过这东西吧?大粪饼,好东西了。”

    钱进知道大粪饼,这是用粪肥和草木灰混合后打成的饼状基肥,在旱灾肆虐、化肥匮乏的时期,每一坨都是宝贝。

    粮食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这说的就是大粪饼。

    老汉不嫌弃它味道刺鼻,伸手在袋子四周摸了摸,发现袋子没问题后才露出笑容。

    “走,我们送你回去,顺道看看地!”钱进扶着车把推车。

    小孙赶紧说:“钱指挥我来,我来,你歇着就行了,这哪能让你干啊?”

    钱进说道:“算了,不换手了,你给我扶着吧。”

    小孙倒也实在,闻言他还真没再客气,老老实实扶助了一边车帮,还对老汉说:

    “大爷你扶着点那边,可别摔了我们领导,他责任重着呢。”

    钱进:……

    他推着车,小周和老头各扶着一边车帮,三人深一脚浅一脚三浅一深、九浅一深地在泥泞中艰难挪动。

    车轮碾过烂泥塘,发出沉闷的“噗嗤噗嗤”声,每一次转动都异常费力。

    老头絮叨着:“咳,这车啊,车轴都快磨秃噜了。却公社找农机站给换根车轴,硬是不给……”

    钱进知道这话是说给自己听呢。

    嗯,我当自己没听见。

    他不是真的钦差,不能肆意干涉基层的工作,毕竟他又不清楚基层情况。

    他们从田垄转出去,突兀的有个粗犷洪亮的声音从旁边花生地里响起:“哟!钱指挥?是钱指挥不?”

    一个穿着蓝背心的精壮汉子在满是泥泞的地垄沟里直起腰,奋力挥舞着胳臂。

    “哟,领导同志在上工呢?作为队长,以身作则呢?”钱进其实没认出他是谁,但看着很眼熟,估计是这个生产队的队长。

    他能接触到的人,除了下马坡社员,其他人都得是村级干部。

    正是如此。

    汉子咧着大嘴笑,露出一口微黄的牙齿:“钱指挥你别挤兑我,我算是啥领导?大队的干部看得起我,叫我领着社员们干活,咱算不上领导干部。”

    他上来接过了车把手,问道:“咋回事?你怎么帮俺叔推车子?”

    钱进把刚才的事轻描淡写做了说明,又说:“过来看看你们这边地里庄稼的情况。”

    汉子脸上红光焕发:“地里庄稼都好,保苗率我不敢说百分之百,反正差不太多,我看着不大用补苗。”

    “然后还有这个,你看看我们地里的花生,这长得好啊,雨水一下,全开花了,嘿嘿,全是黄花,准能长大花生,怎么着,来瞅瞅?”

    果然。

    大片的花生地里,碧绿的花生苗开花了,大量奶黄色小花摇晃。

    花生开花然后授粉,这样才能在地下结出花生来。

    老汉看的一个劲拍巴掌:“开花了!真开花了!老天爷总算开了眼!”

    “你们说这雨水真是不一样,它是神仙水啊,往常俺队里也给花生地里滴漏浇水,结果它就是不开花,其实上个月就该开花了,不过现在开花也成……”

    老君堂的生产队队长领着钱进从花生地里穿过,又去了另一片地。

    他们拐过几个堆着高粱秆的土坡,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平整的黄泥地呈现在眼前,地块不大,大约只有五六亩,但垄沟收拾得还算齐整。

    壮实的荞麦苗在垄背上傲然挺立。

    它们细长的红色嫩茎被雨水洗得格外鲜亮,心形的肥厚绿叶吸饱了水分,在风中微微招摇,显出一种别样的茁壮生机。

    生产队长得意的说:“怎么样,钱指挥?我说的没差吧?不用补种,你瞧瞧这长的,多好啊。”

    钱进顺着地垄沟进去看。

    生产队长陪同并解释:

    “这地以前种的是麦子,可惜没怎么收出粮食来,你看这地不行,沙地,存不住水,俺队里怕种玉米花生最后还是颗粒无收。”

    “正好当时指挥所给各公社送来了荞麦绿豆和小米啥的种子,然后俺队里开会讨论后,就在这里种上了荞麦,我看着长的还行。”

    钱进欣然的点点头:“确实不错。”

    “走,再去后面那片坡地看看!”队长抹了一把额头上混着泥水的汗水,情绪亢奋。

    钱指挥来了自家生产队查看农情,自己还给他当了讲解员,这可是值得炫耀半年的大事。

    几个人趟着稀泥,绕开花生地,去往坡地。

    坡地的土质疏松,是一块荞麦和绿豆的混合补种区。

    老汉也介绍的说道:“大半个月前俺队长带人在这里组织补种荞麦、绿豆和小米时,地面干硬得铁锨崩下去火星四溅。”

    钱进点点头:“现在好了。”

    队长兴奋地说:“是,这场雨一来,俺队里就可以种上点蔬菜了,秋后准能吃上菜。”

    “嘿嘿,钱指挥,你们这些官当的好,大灾年老百姓的庄稼还能照样收获,还能种上蔬菜叫俺吃上蔬菜,这本事……”

    他伸出了大拇指。

    雨后的土坡上正上演着一场沉默而汹涌的生命反攻、

    荞麦那特有的艳红色嫩茎漫山遍野地挺立了起来。

    仿佛一夜之间同时苏醒的红色军团。

    细而坚韧的茎杆吸足了水肥,呈现出火焰燃烧般的纯正鲜红,一丛丛一片片,在雨后湿润的青灰色坡地上跳跃出来。

    它们密密麻麻,如同燃烧的薄毯,一路铺向坡顶。

    在那些摇曳的红色荞麦丛间隙,以及坡地更高处更干燥瘠薄的地方,一片片带着灰白绒毛的细碎翠绿如同繁星般点缀其间。

    那是绿豆苗!

    站在土坡上眺望,还能看到金黄色小米嫩苗。

    看着这一幕场景,钱进深吸一口气。

    他掐腰傲立,如同检阅一支沉默军团的首长。

    他的视线所及之处,绿色和红色铺天盖地,浓烈的植物气息几乎化为实体,冲击着感官。

    抗旱之战还在继续。

    但曙光出现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