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244章 你小子这么抢手的吗 (第1/3页)
北梨山的地下溶洞和地下暗河经过了现场考证,然后指挥部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开洞采水准备。
钱进这边从商城采购的抽水机先行送到了北梨山。
高压变频多驱动柴油抽水机!
这是大型抽水机,单价超过五万元。
它采用多级离心泵设计,有多级叶轮,整体是精铸泵体,结实耐用。
这种抽水机的流量从每小时10立方米起步,最高可达每小时两千立方米。
也就是说按照当下估计,五千立方米的日出水量,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就能搞定。
它的扬程能达到上千米,功率从五千瓦起步到两千六百千瓦,口径则是100毫米到五百毫米之间,是个当之无愧的大家伙。
也就是钱进升级搞到了金屋,否则这种机器他休想买出来。
另外他不光要买抽水机,还得买更重要的水脉图。
这次去接触水利局的勘察队后他发现,当下勘察队的技术力量太有限了,设备非常简陋,寻找溶洞和水源主要靠的是指南针、地质锤、简易钻探和目测经验。
唯一一件算是现代化设备是土壤取样机,但是在山里头没多大用处。
山里起作用的是全液压车装钻机,不用说,这东西想都别想,没有。
发现溶洞后要确定水源情况也缺少专业设备,他们用的是地震波仪和地质雷达。
像是水源定位设备直接没有,所以这次水源定位并不精准,全靠的是经验和课本理论知识相结合。
钱进有些怀疑,这支勘探队能发现这个溶洞靠的是运气,或者跟在西坪山的时候一样,有当地人提供了指导,勘探队才取得了成绩。
而抗旱救灾工作如火如荼,那是一分一秒不能耽搁,靠这勘探队是没什么用了。
事实证明这不是他的猜测,这是事实。
后面他这边把大型抽水机都给送过去了,那边勘探队再没有发现任何可用溶洞和地下河采水点。
另一支勘探队也去了西坪山,西坪山这边老槐叔和其他他老人给了很多支持。
结果他们不能说是毫无所得吧,只能说是所得不多。
找到了溶洞,可溶洞入口狭窄曲折,根本进不去人,内部情况无法查明。
找到了几个地下水脉经过处,可能发现的渗水点水量微弱,杯水车薪。
眼看着日历一页页翻过,旱情日益严峻,指挥部里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焦灼的阴云笼罩。
钱进心急如焚。
他深知,勘探队可以报以希望但千万别有太大指望,还是得自己出马。
他白天在指挥部协调各方,处理层出不穷的紧急情况,晚上则一头扎进商城去寻找有用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还真找到了一份全省的山川丘陵地带地下水资源勘察。
这是国家地图出版社在21世纪出版的一份重要科研资料。
钱进打开看,心花怒放。
里面就有海滨市所有山丘地区的地下水走势图,有了这个参考资料,勘探队要是还不能有所建树那真是可以直接塞溶洞里埋掉了。
问题是。
怎么把这资料理所当然的呈现出来呢?
钱进没办法。
晚上只好继续加班加点了。
商城采购古旧草稿纸,装订后在上面进行抄写、临摹,他这次算是为全省抗旱工作殚精竭虑了。
他不光要抄写北梨山和西坪山下的水脉走势资料,还得抄其他山地地区的资料。
先抄海滨市的应急,然后还得抄其他市的给他们送过去。
他得抄一本书!
与此同时北梨山那边的溶洞开发工作已经准备好了。
韩兆新和郑国栋进行商量后,将市里的武装部调动了起来,而武装部接到命令后,连夜调动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工程兵连队。
他们携带风钻、炸药、清淤设备,在五月二十五日赶到了北梨山指定区域。
水利局的技术员也带着测量仪器和图纸同步抵达。
这是抗旱工作开始来,可能取得的第一个巨大成果,所以指挥部半数出动了。
郑国栋那边还进行了叮嘱,要是有结果出来要给他打电话他,他也得过去看看。
工程兵战士们到达指定区域后,立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水利技术员的指导下,根据图纸标示的岩层薄弱点和社员提供的线索,精确选定爆破位置。
轰隆隆的爆破声在山谷间回荡,震碎了山里的宁静,也震动着在场每个人的心。
来山里围观的社员极多。
这么多领导到来甚至工程兵都来了,社员们自然知道山里有大事发生。
可是开山取水很危险,当地人扶老携幼的来围观很不合适。
韩兆新生气了,吼道:“怎么回事?谁把消息提前传出去了?”
朱大民灰头土脸的过来请罪,他无奈的说:“领导,我们没办法呀。”
“咱们动静太大了,老百姓都看到军车进山了,他们、他们造谣啊,不知道谁他妈造谣,说今年闹旱灾是我们山里藏了个旱魃!”
“什么?”韩兆新懵了。
钱进倒是知道这个封建传闻,主要是前世关于这玩意儿的大太多了:“旱魃,就是僵尸……”
韩兆新经过提醒才明白老百姓在搞封建迷信:“这、这怎么还有这说法?”
朱大民无奈的说:“领导你不知道,俺这山里人他就是迷信、封建,唉,反正这个说法一出来,一下子闹的满城风雨了。”
“哦,这个说法还不是今天刚出来的,是一早就出来了。”
“今天他们看见军车进山,就说之前派进山里的勘察队都是道士假装的,他们进山不是找水是找藏在地下的旱魃,因为旱魃是僵尸,旱魃藏在地下头。”
“然后他们找到了,大军进山,是准备炸旱魃呢!”
“山里人封建迷信啊,听说有旱魃,打死都要来看看,我们没办法,就只好实话实说,根本没有旱魃战士们更不是来打旱魃,是来打水的。”
“结果他们也要看……”
朱大民说的生无可恋。
基层当领导很不容易。
钱进只好居中说合:“来的人多更好,待会需要的劳动力多,不过你们去跟社员们说清楚,一定要看好老人孩子,一定要保障自身安全!”
现实不等人。
爆破声不绝于耳。
等到爆破结束,战士们和当地组织的精壮劳力一起,冒着呛人的粉尘和随时可能松动的碎石,用铁锹、镐头、甚至双手,奋力清理着炸开的碎石和淤积的泥土。
汗水浸透了军装、挂满了社员们黝黑的脊梁,好些人手掌磨出了血泡,但没有人喊累,没有人退缩。
因为他们知道,每挖开一尺,就离救命的水源近了一步!
这事不是简简单单放几炮加上一群人忙活一阵子就能解决的,足足忙活了三天多的时间。
钱进日夜守在工地上,抓紧时间抄水路图。
正好现在有韩兆新这老大在,用不着钱进忙活什么,不管是协调物资还是解决突发问题,都有老大负责。
海滨市这边的水路图和资料全抄写出来,他就放入提前准备的牛皮纸档案袋里,又放入一个国际邮件大信封里,最后贴上美帝国那边寄往国内的国际件特殊邮票,招呼了随行的张爱军带走。
没人注意到他的小动作,现在在场干部的注意力全在施工现场。
包括韩兆新在内,大家伙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一个个嗓子因为指挥协调和吸入粉尘而嘶哑,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第四天早上,当最后一层阻碍被艰难地凿穿,一股清凉的水流,猛地从黑暗的溶洞深处喷涌而出。
它如同压抑已久的巨龙,顺着战士们临时开凿的简易水渠,汹涌澎湃的流向山下干渴的土地!
“出水啦!出水啦!”
欢呼声瞬间响彻山谷!
围观的老弱妇孺们无视秩序,所有人激动地捧起清澈的泉水,泪水和泉水混在一起。
韩兆新掐腰站在高岗上,晨风吹动他鬓角的白发,他脸上表情凝固,眼睛中的红血丝则凝聚于一处,红了双眼。
不容易啊!
钱进看着欢呼的当地老百姓,看着那些擦眼泪的庄稼人,感同身受!
这些天他可是亲眼见过了大旱之下老百姓的绝望。
那些天天在农田里转悠的劳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