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3章 进山进溶洞,找水找希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243章 进山进溶洞,找水找希望 (第1/3页)

    汽车盘山而上,先进入了西坪生产大队。

    按照钱进要求,车子在这里停了下来。

    钱进下车深吸了一口气。

    灼热而干燥。

    他能感觉出来,空气里没有一丝雨水的湿度。

    西坪生产大队的大队部前,“泰山路抗旱支援突击队”的红旗一角被风吹动了一下,旋即又无力地垂下。

    但那深红的底色,依旧在刺目的日光下,无声地燃烧。

    张成南注意到了红旗上的字,他问道:“钱副指挥,你是过来看看你们泰山路突击队的同志?”

    钱进说道:“那倒不是,他们没什么好看的,我过来是想跟该大队的干部说一声,让他们安排几个了解山里情况的老人,带咱们去山里看看。”

    张成南想了想,问道:“你是认为他们能知道哪里有水?”

    钱进点点头:“他们在这山里摸滚打爬了一辈子,不敢说……”

    “哎呀,钱主任来啦!”双代店有人出来晒野菜,看到钱进等人的身影后顿时喊了起来。

    好几个人立马从双代店里跑了出来。

    钱进一看,还有朱韬!

    他立马皱起眉头:“双代店里凉快?”

    朱韬讪笑道:“钱总队你可别误会,我不是在这里乘凉,我是过来清点预购的冰糕。”

    “同志们现在是每天上午下午一人配一支冰糕,刚才供销社的同志给送了过来,我得到消息是来数冰糕的……”

    “是、是。”双代店负责人帮他解释,“钱主任,你们泰山路的同志来了以后劳动很积极,从早到晚给我们山里劈引水渠……”

    又有人赶去山里把周铁镇给叫了回来。

    周铁镇忙的光着膀子露出湿漉漉的黑色护心毛,满身肌肉还在鼓鼓囊囊,上面沾染了不少泥土,被汗水冲刷过后,像是雨后的大地。

    钱进给他引荐了同行领导,周铁镇风风火火跟他们握手,招呼他们进办公室去喝茶。

    “先不喝茶了,这会我们不热也不渴,先谈点工作。”张局摆出公事公办的架势。

    周铁镇对他的工作积极性感到肃然起敬。

    好干部啊。

    他不知道刚才在等他的时候,好张局一连啃了两根冰棍喝掉了一瓶汽水——

    秘书掏钱。

    张成南问他山里的水资源情况,周铁镇一听这话题就上火,拍着腿骂娘:“今年真他娘神了,老天爷不给活路,我们蔬菜要命了。”

    “先别管蔬菜了,先说说人和牲口用水。”张成南问道。

    周铁镇拍着腿还要骂娘,想了想没好意思骂:“俺群众用水也紧张,几个机井都快干了。”

    钱进心里一紧:“机井都干了?”

    “可不是咋了,老天爷不下雨,俺社员只能从机井挑水上山去浇水了,从早挑到晚是从晚挑到早,硬生生把那几口从没干过的机井挑的见底了。”周铁镇感叹说。

    听到这话钱进倒是松了口气。

    没那么吓人了。

    如果说天旱导致几个机井连居民用水都保障不了,那这个地方的地下水资源就很紧张了。

    现在西坪生产大队是接连挑水上山浇灌蔬菜,导致机井水源供应不上,但经过一夜时间显然可以补充,那就说明地下水没问题。

    周铁镇还在抱怨:“怎么还不下雨?幸亏我们能靠山里几口泉眼打点水回家,要不然连人喝的水都没了……”

    张成南毕竟是水利口的老大,从这些话里判断出了很多重要信息:

    “你们的机井一夜能恢复正常水位?你们山里头的泉眼还有水?重点是泉眼里还有水?!”

    周铁镇说道:“多少有点,够人喝的了,不过山里的溪流什么的都断流了。”

    张成南赶紧给钱进使眼色:“钱副指挥你说的对,应该去山里看看情况的。”

    干旱的阴影如同无形的巨手,紧紧扼住了西坪山的咽喉。

    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山,山里草木低垂枝叶,没有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本来钱进今年还想安排西坪生产大队种果树种速生树来着,今年旱灾来的气势汹汹,他放弃了这个念头,还是往后拖延一年吧。

    旱年种果树,这是不怕死。

    钱进没有瞒着周铁镇,把西坪山下应该有丰富地下水资源的情况说了出来。

    也告诉他水利局这次过来就是想粗略的看看情况,后面会调专业的勘探队来寻找地下水源开展引水工程。

    周铁镇一听来劲了。

    他们大队太需要水了,主要是种植蔬菜这东西吃水多!

    钱进需要对山里熟悉的老人带队,他便把老槐叔叫来了:

    “这是俺大队的走山人,五几年的时候国家选派护林员,他就是俺西坪山护林队的队长。”

    老槐叔沉默寡言,得知钱进意图后他点点头:

    “应该能找到点啥,这山是一座水山,打我懂事开始,俺这里不管多旱的天,在山里总能找到口水喝。”

    随行秘书下意识说:“那这边怎么还被划为旱情重灾区了?”

    钱进说道:“因为他们这里全是山田,靠天吃饭,天不下雨,山水没有水,那基本上农田菜田全得崩,很可能面临绝收危机。”

    老槐带着一行人顶着烈日,跋涉在山梁沟壑之间。

    期间他不断指着一些植被相对茂盛的低洼处、岩石缝隙渗水点,以及老一辈口口相传的“老泉眼”位置,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线索:

    “钱主任你看这块石头下面,往年干旱的时候,就它那里总有点湿气往外冒。”

    “这片坡地背阴,石头缝里夏天摸着都凉飕飕的,要是说俺山底下有水脉,我敢说肯定在这里!”

    “听我爷爷那辈人说,早年间这山坳里有个洞,里头有水声,后来不知咋地塌了……”

    在老槐叔的指引下,一行人确实发现了几处小型溶洞的入口和一些微弱的渗水点。

    钱进绑上红布做了标记。

    经过初步探测和取样分析,可以断定这些地方存在地下水活动的迹象!

    这样张局长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他跟在钱进身后,语气第一次带上了由衷的佩服:

    “钱副指挥,你这一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找水源的法子真是金点子!”

    “好啊,看来这西坪山是有眉目了,这位老同志指的地方,我看它是真有地下水活动的痕迹,这样咱们可给后面的勘探工作指了明路,这太重要了。”

    钱进也挺高兴的。

    不过这些地方没有经过勘探队的专业勘察,具体下面什么情况还不好说。

    勘探队在北梨山,他们在西坪山这边短暂停留,继续往北走进入北梨山。

    北梨山的规模比西坪山更大,地势相对平坦,山里山外居住人口不少,围绕着山峦西边和北边有五个公社、总计二十余万人口的规模。

    可能因为林木相对西坪山少的原因,吉普车在北梨山的土路上奔驰,卷起的黄尘如同一条长龙,久久不散。

    从北梨山上开下来,先是一块平坦的山地。

    经过当地劳动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山地已经完成开荒,变成了农田。

    众所周知,山地垦荒后再怎么费力气,也垦不出肥沃田地。

    随行一位水利局干部来过这里,他透过车窗往外看,心里不是滋味:

    “唉,这边几个公社从来都是他们全县知名的带帽户,往年这里农田产粮情况就不怎么样,今年怕是要绝收。”

    众人透过车窗纷纷往外望去。

    这个时节本该是麦浪翻滚、丰收在望的田野,此刻却是一片令人绝望的枯黄。

    北梨山的山田情况更糟糕,比钱进之前看过的几个地方还差。

    大片大片的麦田早已失去了生命的绿色,麦秆干瘪枯槁,无力地倒伏在龟裂如蛛网的焦土上。

    麦穗稀疏,颗粒干瘪,许多甚至没有灌浆就彻底枯萎了。

    车子开过后,时不时能看到几个戴着破草帽的农民佝偻着腰在田埂上蹒跚行走。

    这些人手里拿着锄头或铁锹,似乎想挖点什么,又似乎只是茫然地巡视着自己注定颗粒无收的土地。

    他们的身影在广袤的枯黄背景下,显得渺小而无助。

    “停车!”张成南忽然开口,声音低沉。

    司机踩下刹车,吉普车在漫天尘土中停住。

    张成南推开车门,一股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

    他扭头看向钱进:“这边比西坪山要糟糕的多啊。”

    钱进点点头:“这才五月中旬,北梨山就这么干旱了。”

    他看向秘书:“现在知道这地方为什么被划为重灾区了?”

    秘书沉默不语。

    张成南同样不语,他脸色凝重得如同铁铸,望着眼前这片死寂的麦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