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3章 进山进溶洞,找水找希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43章 进山进溶洞,找水找希望 (第2/3页)

久久无言。

    钱进说道:“还好,咱们找到了地下水源,只要能把地下水源给利用起来,这些麦田算是完了,可是下一季的粮食有指望。”

    “今年国家肯定得减税,咱们到时候想办法帮扶一下农民同志们,他们好歹能熬过这个年。”

    张成南再看钱进的目光就很温和了。

    不管北梨山还是西坪山,能发现地下水全靠钱进。

    他转身往车上走的时候经过钱进身边,拍了拍钱进的胳膊:“钱进同志,你了不起。”

    车子继续前行,驶入一个叫把狼公社的地界。

    公社领导李长林早已带着几个干部在路边等候多时。

    看到吉普车停下,李长林小跑着迎上来,脸上挤出的笑容比哭还难看。

    他额头上全是汗,也不知是热的还是急的。

    “张指挥、钱指挥,可把你们盼来了!”李长林的声音带着浓重的焦虑和疲惫,“您二位赶紧去我们地里头看看吧,这、这麦子,唉,全趴窝了!”

    旁边另一位干部意气低沉的说:“夏收是一点指望都没了,我们这的夏粮,唉,我们把狼的夏粮算是彻底交代了。这还是五月,等到了六月七月,你说我们公社人还能吃上水吗?”

    张成南拿出了水利口领导的风范,他大喝道:“看你们这个熊样,怎么了?天上往下下刀子了?劈你们头上了?”

    “前头我们不是派勘探队下乡了?我和钱副指挥不是下乡了?我们这么多人接二连三、前仆后继的下乡是图什么?嗯?是来找你们喝大酒的吗?”

    “是来给你们解决麻烦的!”最后这句话是一声大吼。

    公社干部们精神一震,心头生出一些希望,先松了口气。

    李长林引着领导们往公社办公室走。

    钱进问道:“现在用水方面是什么情况?”

    李长林闻言,赶紧急切地诉说起了困境:“不好,很不好,水库早见底了,河沟子都干得能跑马,人吃水都成问题!”

    “好几个大队现在赶着牛车驴车到俺公社来接水,俺公社派了拖拉机去县里拉水,唉,这样也不够,家家户户水缸都见底。”

    “牲口渴得直叫唤,有的都站不起来了,再这样下去,怕是要出大乱子啊!”

    张成南和钱进听着,眉头越锁越紧。

    走进公社那间同样闷热难当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旱情分布图触目惊心,几乎全公社所有生产队都被标上了代表“特旱”的深红色。

    “老李,困难我们都看到了。”张成南沉声道,“指挥部正在尽全力想办法。这次来,就是看看北梨山这边勘探队发现的水源点情况。”

    “勘探队那边有消息了?”李长林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勘探队就算发现山里可能有水又有啥用?这地方山高石头硬,取水——难啊!”

    钱进问他:“活着难不难?”

    李长林愣了愣,苦笑道:“难。”

    钱进又问他:“那还活不活?”

    李长林老老实实说:“活。”

    “那么难就难呗,再难也能活下去,再难也能打出水来,”钱进接口道,“而有水就有希望!”

    “勘探队的同志在哪?马上带我们进山看看!”

    李长林给他们要倒茶:“先喝口水,领导们舟车劳顿的,还是先……”

    “先什么?进山。”张成南展现出了好干部的积极性。

    顾不上喝一口水,一行人立刻进山路准备往北梨山深处驶去。

    山脚下也是农田。

    一个穿着打满补丁蓝布褂子的老农,正用一把豁了口的锄头,徒劳地刨着田埂边干硬的土块,似乎想挖出一点湿土来。

    他的动作迟缓而机械,每一次锄头落下,都只带起一小蓬干燥的尘土。

    汗水顺着他布满沟壑、晒得黝黑发亮的脸颊流下,在尘土中什么痕迹都留不下。

    钱进看的不忍心,将水壶摘下来去递给老农:“老同志,喝口水,你这是干什么?”

    老农抬起头,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向他。

    那眼神里没有什么感情,脸上也没什么情绪,整个人很木然:

    “干什么?能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

    他没接钱进水壶,锄头一扔坐在了地头上。

    张成南递给他一支烟,这次老农接下了。

    抽着烟他感叹说:“完了,我看全完了……”

    他身体缺水缺的厉害,声音含糊得几乎听不清:“一年的指望全在地里,这下,等着喝西北风了……”

    钱进还是把水壶递给他:“别着急,有水喝,我们就是来给你们送水的。”

    老农举起军绿色水壶摇了摇,脸上连表情都懒得露:“这个?够干啥?我娃撒泡尿都比这个多。”

    李长林忍不住呵斥道:“你这老同志怎么跟领导……”

    钱进摆摆手:“老同志不知道我们要去干嘛,他不了解所以不理解,这很正常。”

    “等北梨山下出来了水,那时候他就知道日子没那么难了。”

    另一个叫朱大民的干部试探的问:“领导,我们这石头山下面真能出水啊?”

    钱进说道:“能出水,还是大水呢。”

    众人步行进山刚走没多远,就看到几个瘦小的身影正吃力地沿着陡峭的山路往上爬。

    那是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个个晒得黝黑,穿着打补丁的旧衣服,每人手里都提着一个或大或小的水桶、瓦罐。

    他们看到一行人,有些怯生生地停下脚步。

    “娃儿们,这是去哪打水?”张成南和颜悦色的问道。

    孩童们不说话,还把水桶瓦罐往身后藏。

    李长林尴尬的解释:“他们、他们怕……”

    “怕我们抢他们的水?”张成南哑然失笑。

    李长林再度解释:“不是,是怕你们知道他们在哪里打水的,现在山里头哪里有个小水坑,哪里有个石头滴答水,都成秘密了。”

    几个大人笑了起来,笑的很无奈,很酸涩。

    钱进蹲下身,从兜里摸出糖,一人分一块,随口问道:“怎么不上学呢?放假了?”

    烟是成年人的社交工具,糖是儿童的社交工具。

    一个稍大点的男孩抹了把脸上的汗,喘着气回答:“嗯,学校放假了,老师让我们回家帮着家里找水……”

    另一个男孩说:“老师说抗旱要紧,等、等有水了再开学……”

    这是当下常事。

    在农村地区上学还不是那么要紧的事,麦收有麦假,秋收有秋假。

    很多家庭里,孩子也是劳动力,农忙的时候就要紧着地里的活先干活再上学。

    如今全市掀起了抗旱热潮,农村小学初中几乎都放假了,让学生们回家帮助家里抗旱。

    张成南看着孩子们干裂的嘴唇和疲惫的眼神,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涌上心头。

    他站起身,对随行秘书低声说:“记下来,回去立刻协调,给这几个孩子所在的村子优先增加送水频次!孩子和老人,饮水必须优先保障!”

    李长林想说什么,朱大民拽住他摇摇头。

    钱进没问他们怎么了。

    说实话。

    这一路的经历让他的心都麻木了起来,大脑也跟着麻木。

    勘探队的负责人叫张建设,李长林进山后吹响哨声,远处有同样的哨声呼应。

    他们赶过去,嘴里叼着哨子的张建设看到指挥部领导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

    “张指挥,钱指挥,这边请。”

    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引路:“我们发现的几个关键点都在前面,路不太好走,大家小心。”

    一行人跟着张建设,沿着勘探队员踩出的小径,在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的山间艰难穿行。

    烈日当空,山间竟然没有一丝风,空气闷热得如同蒸笼。

    汗水很快浸透了所有人的衣衫。

    “这里!”张建设在一块巨大的岩石旁停下,他指着岩石下方一个仅容一人弯腰进入的洞口说,“这是K1溶洞的主入口之一。”

    “我们初步探明,这个洞很深,里面空间很大!”

    钱进伸手在附近石头上抹了一把。

    有干枯的东西簌簌落下。

    李长林认了出来:“是苔藓,不过已经干透了。”

    钱进说道:“地下的水汽上不了,它们活不了,不过这证明地下确实有水,而且相当丰富,以前正常天气里,水汽能翻涌上来,能支持这些苔藓活下来。”

    他打开随身携带的大功率手电筒,一道强光射入洞内。

    张建设当场慕了:“呵,这手电厉害。”

    钱进随手塞给他:“外国货,送你了,这东西是充电用你的,你们户外工作确实需要这种工具,以后我让供销社给你们调拨几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