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0章 四福儿的震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50章 四福儿的震怒 (第2/3页)

,自来这个时代以来,他哪怕给上面的“领导”出过太多馊主意,但从未真的损害过底层百姓利益,也真正做到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所有的做戏无非是想换得更大的官阶,从而能让他站在更高处为百姓服务,而不是视人命为草芥,一将功成万骨枯。

    更不可能将灾区发生的种种可怕之事视作电影画面一看而过,而是必须毫无保留的冲进救灾第一线,尽一切力量挽救那些在死亡线上垂死挣扎的灾民。

    无它,是人而矣。

    就灾情的严重程度来看,再不全力发挥官府的救济力量,定远县以及周边极有可能就会爆发大乱。

    凤阳,可是出过朱太祖的。

    一旦爆发起义,赵安所做的一切就前功尽弃。

    为此,他在定远县专门停留数日督促地方全力救灾,除将定远县存库的钱粮都拿出来救济灾民外,亦命县里发动富户士绅捐钱捐粮,同时组织相关救灾队深入乡村与地方保甲紧密结合,建立针对白莲教的联防体系,同时打击啸聚山林的灾民。

    对演变为匪的灾民队伍,赵安着人贴榜于显眼处,除告知救灾不力的定远县被诛杀外,就是告知各项救济措施,引导灾民前往领取赈灾钱粮。

    对为匪者无论头目还是挟从,一概不咎,哪怕之前杀过人也不追究。

    同时发文滁州方面要求立即往定远县调拨粮食五万石,为确保救灾通道通畅,救灾粮不被灾民和土匪哄抢,手书密信派人前往天长“调兵”。

    此前赵安在江宁出发时就命丁九选2000漕帮青壮,以运送救灾粮名义先期进入与扬州搭界的天长待命,带领这支队伍的是二帮主事徐霖。

    这支队伍原本是赵安打算利用朱珪办团练机会就地转为安徽团练一部,现在则要将他们立即用起来,先确保救灾通道的通畅。

    如果道路出现问题,再多的钱粮也是运不进来的。

    不过官面上即使是外地前来支援救灾,如此多的青壮也不可能在地方官眼皮底下深入灾区,更何况还是持械。

    最大的可能是收到徐霖刚带队伍从天长出发,就会被沿途的官府视为反贼加以镇压。

    故而赵安一面以代理藩台身份行文沿途各县,指徐霖这支队伍乃隶属粮道衙门的运兵,现提级归藩司直接指挥,除运送救灾粮外亦承担驿道保障任务,要求沿途各县予以方便。

    “运兵”分两部分,一支归漕运衙门指挥,一支归漕粮八省的督粮道指挥。

    赵安手下就有个运粮同知官专门负责运兵,不过这个同知官驻地在安庆,目前都没有和赵安这个顶头上司照过面。

    而运兵本就被漕帮垄断,因此各地漕帮分舵都有专门的运丁服,衣服一换人一集中便是一支军队。

    以运兵名义将徐霖部调到灾区保障官道通畅完全合法,2000运兵的吃喝也不是小数目,除徐霖部自己携带的部分粮食外,赵安命滁州方面给予供应。

    淮北地区的团练大多有名无实,为防白莲教大举造反,赵安又行文设在凤阳府的寿春镇,要求该镇务要确保主要官道的驿站、要冲。

    寿春镇是绿营在安徽境内的两大镇之一,另外一镇则是驻防在江南的皖南镇,两镇绿营兵总数在14000人左右,江北的寿春镇约6000人,江南的皖南镇约8000人。

    清廷在安徽未设专门统领绿营的提督,两镇兵分由总兵节制,主要承担地方治安、漕运护卫任务,历来清廷遇到大的战事基本都不会调安徽绿营参战。

    指挥系统上,安徽绿营虽受巡抚节制,但实际指挥权却在两江总督手里。

    朱珪之所以大办团练稳固地方,除了安徽绿营不堪用以外,就是因为他要调动安徽绿营须经两江总督孙士毅批准,文书环节上麻烦。

    赵安这个代理布政因为兼徽庆宁太道原因对驻扎在这些地区的绿营有节制之权,但同样也没有指挥之权,也须上报两江总督获得批准方能调动。

    不过娄老师是总督大人的“大秘”,且新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