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25章 兵强马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425章 兵强马壮 (第1/3页)

    结束欧洲之行后,陈光良来到美国。

    他先是带着妻子蒋梅英和儿子陈文锦,在超级游艇上,招待了肯尼迪夫妇,为儿子陈文锦在美国发展扩展人脉。

    陈光良在五十年代初中期,便结识了肯尼迪,他和丘~吉尔都是‘英美号’超级游艇的常客。

    当然和这些政客的交往,陈光良都比较谨慎,也没有太多的利益往来。不过在关键时刻,却是可以派上用场,例如当初收购香港航空,丘~吉尔就出过力。

    至于和肯尼迪的交往,目前依旧没有派上什么用场。

    “陈先生,你有多少船只?”甲板上,肯尼迪享受着翘起二郎腿,好奇的询问道。

    “100万吨吧”陈光良平淡的说道。

    肯尼迪尚未回答,其妻子杰奎琳说道:“偶买噶,你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船东吧?”

    陈光良谦虚的说道:“我的船队有不少二手船,所以应该还算不上。”

    虽然如此,但依旧震撼了肯尼迪和杰奎琳。

    事实上,1957年后,环球航运的船队增长很慢,主要是购入二手船为主,另外环球集团有着上亿美金的现金流。

    至于什么时候造船,陈光良预计明年是个好时机,毕竟今年的航运已经走下坡路,明年就是航运寒冰期。

    肯尼迪随即说道:“如果说美国和英国是第一代航运强国,那么希腊、日本算是第二代,香港应该也算得上二代。”

    陈光良回道:“香港应该算二代半,比希腊晚半代。”

    这是事实,目前香港的大船东中,环球集团以绝对的优势领先,断崖式的领先,其他像是董浩云、赵从衍、包宇刚等,只能算是小船东,在世界航运里是这样的。

    肯尼迪说道:“没想到,美国这么快失去航运和造船产业!”

    航运业转移,造船业也全线溃败,无疑有些让政客感到失望。

    陈光良笑道:“以自由轮为例,美国船员觉得上面条件恶劣,但我们香港的海员则觉得上面是天堂,设备齐全。这是一种产业转移,也是美国产业升级的体现。”

    大家聊的范围很广,期间肯尼迪主动询问陈文锦道:“George,你在美国从事什么事业?”

    这一次陈光良将儿子带来见他,肯尼迪也明白里面的深层含义。

    这个狡滑的华人,意图打造一个遍布全球的家族,显然野心不小。当然,他依旧选择和陈光良交往,因为可以从陈光良这里听到一些远东的事情。

    “成立了一家地产企业,正在加州旧金山开发了一个购物中心!”

    “很厉害呀,你应该才20多岁,居然已经可以独立做事。”

    “24岁了,我大学已经毕业三年,哈佛毕业的。”

    “那我们是校友”

    一切进展很顺利,当肯尼迪听说陈文锦找了一个加州议员的女儿做女朋友时,更是热情了起来。

    这充分说明,陈文锦是在本地发展。

    两天后,陈光良、严人美来到旧金山,考察了陈文锦正在建设的亚马逊购物中心。

    “父亲,这个地盘一共是59000平方米占地面积,通过融合购物、餐饮、文化为一体的购物中心为此,我们还准备在周边开发了住宅公寓,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陈文锦介绍的很认真。

    这是一幅比较空旷的土地,如果是在香港,陈光良一定认为太偏僻。

    但这里是美国,购物中心普遍都不会在市中心。

    因为购物中心本身就是一个‘聚群效应’,其次美国家庭拥有车辆比例很高。

    “这附近拥有多少人口,你觉得这个项目能辐射多大的范围?”

    陈文锦详细的做了工作报告,心中很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

    在1956年,美国真正意义的第一家购物中心——南谷购物中心开业,拉开了美国购物中心的历史。

    而陈文锦在1957年,就组建地产企业,然后募集资金,筹建了这个亚马逊购物中心。

    目前,陈文锦占这个项目的60%,其余40%有陈光良的人脉,也有陈文锦的人脉。

    不是陈文锦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是他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在美国的人脉。

    “它是面向整个旧金山,我们是做旧金山最大的、最先进的购物中心,是地标性建筑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