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豪赚8000万美金? (第3/3页)
的价格虽然低,但这一波航运高潮,估计也就持续到明年五六月份,所以若是高价签署三年的合约,理论上赚的是差不多,甚至还略有多余。
当然作为日本的合作方,他们现在担心运力不足,急着运输业务,更担心苏伊士运河一两年也不开。
三倍的价格,相当于今年的长期价格三倍,实际上此时短期运费涨了四五倍。
前世的包宇刚,便是正好手中的一条8000吨船只这个时候到期,日本客户以几倍的价格签下,让他顺势扩大了船队。
安田言一顿时高兴的说道:“那真是太好了,陈先生不愧是我们日本的朋友!”
他事前还担心,陈光良为了更高的利润,采取和欧美一样的做法,短期高价;甚至,将亚洲的船只派往欧美,赚钱更值钱的美元和英镑等。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
陈光良在日本和几家合作大企业,纷纷签署3~5年的长期合约。
有了这些合约,整个五十年代已经不用担心了。
当然五十年代末,世界航运会进入一个寒冰期,大概是在1959~1961年。
针对这样的周期,陈光良很简单的操作手法,那就是只要负债率不高,就无需担忧;反而趁着这样的寒冰期,造船便宜,大举进行扩张才对。
陈光良预测这一波环球航运可以赚8000万美金,显然这还是一个低估的数字。
如此庞大的一笔财富,该如何去使用,也是一个新的需要考虑的事情。
去造船?
显然不行,1959年便是航运寒冰期,如果1957年开始造船,显然正好就碰到航运寒冰期。
要造船,也只能1959年开始大批量造船。
那个时候,日本似乎可以造十万吨的油轮,而且造价也能便宜很多(日本造价本身低,再加上航运寒冰期)。
当然在1957~1958年期间,若是有合适的二手船,可以适当的补进来。
所以。
如果赚到这八千万美金,至少要拿出二千万去投资全球资产。
香港还是太小了。
其实,在这一波‘事件’当中,陈氏家族不仅仅是在航运上获利,还在美国、英国的股市中‘获利’。
这个所谓的获利,就是提前清空了股票。
利用高抛低吸的原则,年底重新开始建仓。
当然。
这里面也就小几百万美金的利润,算不上什么赚大钱。
不过,以陈氏家族现在的体量,以后的投资肯定非常分散;
投资回报率也不会有香港的投资那么高,但哪怕一年20%的增长,将来也是恐怖的数字。
纽约的港口,陈光聪看着环球航运的大油轮驶入港口,然后又采取小油船卸货,毕竟港口还不能直接大油轮卸货。
“走,该去向埃索石油结账了,然后马上安排船再跑吉达港。”安排好卸油事宜后,陈光聪果断带着人朝着埃索石油公司走去。
仅用三十六天时间,就到账200万美金,这个世界没有如此赚钱的生意了。
来到埃索石油公司后,财务爽快的付钱,没有丝毫的拖延。
很简单,如今的环球航运是在救埃索石油的命,如果没有环球航运,美国都要陷入缺油的处境。
牛登随即和陈光聪说道:“小陈先生,麻烦你们的船只马上再去吉达港,那边已经等着装货。这次,我们价格给50美金一吨!”
好家伙,主动给涨价,陈光聪心里明白,这埃索石油公司缺油了。
他真是佩服大哥,此时的各家石油公司,是求着环球集团运输。
就算这个风头过后,环球集团也不会缺业务,也不会再被针对,因为欧美的船东,现在比他们狠多了,有船东甚至开价60美金一吨,爱运不运。
相比较环球集团,不仅一次性运输石油多,能解决各大公司的急需问题,而且价格只需要根据市价来就行。
“没问题,我们的船员比美国人肯吃苦,他们不需要休息,马上就可以朝着吉达港去,而且我们是新船。”
“那太好了!我有种预感,香港将成为下一个希腊,而你们环球航运将是香港的航运代表。放心,我们会长期考虑合作的。”
“没问题”
拿到钱,陈光聪自然指挥船队第一时间起航。
环球航运的两千海员,此时都全部没有假期,但大家毫无怨言,因为公司已经承诺涨薪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