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甲子之年 (第3/3页)
的残暴之名,如今已经闻名京畿,一旦失败,落在他手里,可能连个全尸都没有。而且,外面有没有援军,不也是刘羡的猜测吗?在这样的情况下派出信使,要冒的风险实在太大,因此,这个信使必须智勇双全,又要绝对忠于刘羡,哪里能找到这样的人呢?
刘羡环顾自己的属下,心想,若诸葛延在就好了,他最合适,可惜自己已经把他派去虎牢关。若是孙熹、张固、薛兴几人在,其实也合适,更别说还有李矩了。而自己如今现在敢用的人,确实有些捉襟见肘了。
他仔细想了想后,打算起用傅畅,不料一旁有人说:“兄长,让我去吧!”
“你去?”刘羡闻言,转首稍作打量,原来是孟和。他是孟观的三子,如今不过二十三岁年纪,长得寻常六尺身材,但腰背挺得很直,双眼也清澈明亮。
孟观死前,把他的两个儿子孟讨和孟和托付给刘羡。这些年,刘羡都把他们当兄弟看,但主要是培养孟讨,因为他年纪大些,才能天赋也要好一些,而对于孟和,平日都是带在身边当亲卫,不意他此时竟会出来请命。
刘羡微微摇首道:“你还太年轻了,再历练历练吧。”
不意孟和急了,他说:“当年兄长在关西建功,不也和我差不多年纪吗?请兄长相信我,我是孟氏子弟,怎能一事无成呢?您让我负责此事,我就是被打断了腿,爬都会爬到援军面前!”
听罢,刘羡注视着他,孟和也毫不畏惧地回以注视,这让刘羡让步了,他点点头,道:“好吧,你还记得路吗?”
“我在洛阳住了十七年,当然记得!”
刘羡徐徐道:“那你去准备吧!今夜就要走,无论发生什么,不要中途倒下。找到援军后,不要急着回来,先在那里休息,等体力恢复了,再回来。这中间会发生什么,你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了,我也能顶着!”
“诺!”孟和毅然答道。
大家商定,孟和安全突破敌人的警戒线后,一定要在邙山上点燃烟火报信,然后,他就离开了大营。
正月初一的晚上,皓月当空,地上的人影格外清晰。
“要是没有月亮就好了。”孟和坐着竹筐夜缒下城,一边赶路一边自言自语。他把自己打扮成难民模样,在外面抹了许多尘土,以保证看起来更像。但如果可以,他还是不想看见西人。
可这是不可能的,穿过刘义占据的两座土山后,可以看见外围西人的栅栏,栅栏边篝火一堆又一堆,望不到头。孟和距离西人的距离大概只有数十步,篝火间晃动的士卒的影子看得一清二楚。从这里还可以看到许多西人修建的营垒,营垒上旌旗林立,映着银白的月光,非常壮观。
孟和披着白袍,卧在一处雪堆旁,颜色几乎融为一体,不容易让人发现。但一旦动起来,想要从中冲出去,又非常困难。孟和不禁心想:“真够戗,这该怎么办?”
他并不是怕死,可眼下这种情形,要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去呢?月光实在太亮了,他只要真靠过去,必然会遭受到西人的盘剥审问,这无疑是不智的。可他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只能挨着冻,在内心里祈祷:“父兄在上,若你们英灵有知,就助我与兄长一臂之力,让这月光小一些吧!完事之后,就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这么想着,孟和又自哀自叹起来,悄悄在雪地上写着:“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在写完以后,他实在有些受不住冻了,就找了一处民居废墟的角落蹲着,等着敌人睡去或者月光黯淡,总而言之,现在去闯就是找死。
北风之下,一动不动是很消耗体力的,孟和真是冻得昏昏欲睡,或者说,他一度真的昏睡过去了。
但迷迷糊糊间,他再次睁开了眼睛。这时候,对面的篝火已经熄灭,月亮已经钻进了云彩。孟和赶紧哆哆嗦嗦地站起来,活动了一下麻木的手脚,然后把随身带的长刀和短刀都整理了一下,打算继续前进。但转念一想,他又把长短刀都扔到地上,只带了衣服和匕首。
“兄长,我去去就回。”孟和朝金墉城的方向拜了一拜,消失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