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二章 甲子之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一十二章 甲子之年 (第2/3页)

年的元月初一,都应该主持一次大朝会,刘羡已经参与过好几次。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竟然会轮到刘羡来亲自主持。刘羡本意是取消这次朝会,但司空司马越说,坚持举办朝会,不只是惯例,也是鼓舞人心,毕竟越是这种困难的时候,越应该表明一切如常。

    刘羡想了想,对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次朝会。说是朝会,其实非常寒酸,因为朝会是露天举行的。城中的大部分建筑都拆了,专门用做守城的材料,剩下的几十间用来歇息的房屋,没有一座能容纳数百名官员。因此,在士卒和难民们的旁观之下,天子与皇后不得不席地而坐,百官们手举着一杯酒水,逐一向他们敬酒贺岁。

    说起来,城内的粮食紧张,更没有什么酒水,官员一度不知道该拿什么来庆祝,还是皇后突然说:“妾身三年前在金墉城的时候,学着酿了几坛米酒,就埋在隔城东南角三丈的地方,也不知能不能用,挖出来试试吧。”于是刘羡就派人去找,果然挖出了五坛酒,打开一闻,酒香甘冽,官员们这才不至于无酒可敬。

    刘羡身为三公太尉,第一个向天子与皇后敬酒。贺岁完后,天子对刘羡抱怨道:“太尉,马肉味道不好,何时有牛肉吃啊?”

    此言一出,刘羡顿感尴尬。这段时日,为了确保城内能长期坚守,少有浪费,他已经管制起城内的饮食。士卒们基本每日都是喝粥与野菜度日,公卿们也没有好上太多,无非是整天指着城内的几十只母鸡下蛋,然后再分一些战死的马肉罢了。士卒们对此自然无话可说,但公卿们哪过过这种时日,整日叫苦连天,对刘羡施压暗示,没想到天子也在此时抱怨起来了。

    好在有羊献容在一旁解围,她对天子道:“陛下,武皇帝曾经说过,身为天子,要以身作则,士卒们连肉都没得吃,我们又怎好挑三拣四呢?”

    天子虽然蠢笨,但一听到父亲武皇帝的名号,顿时就严肃起来,他绷着脸端着酒水,对刘羡说:“太尉,方才我失言了,我不会给父皇丢脸的。”

    得到了天子的理解,刘羡松了一口气,他连忙对羊献容行礼,然后退了下来。

    回到席上,刘羡对着火盆烤火。过了片刻,司马越也贺岁结束,到刘羡身边,低声谈论道:“太尉,援军还没有到吗?”

    这是个所有人都在关注的问题,如今刘羡等人已经在金墉城固守了一个多月,按理来说,十余日前,河南那边的援军就该到了。可如今已经到了甲子年了,自金墉城眺望周遭,四处都是土山,根本看不清外面的情况,而外围的西军似乎也没有动静,这莫非不是说,援军还没有到吗?

    纵使刘羡如此节省粮食,但其实众人都知道,最多也就撑到这一月月底。而在这之后,就必须要做一个选择了,是投降?还是杀出重围?朝廷不可能学臧洪守东武阳,弄出什么守城吃人的事来,这影响实在太坏。

    但刘羡对自己的判断还是较为笃定的,他相信援军已经到了。只是由于种种缘故,还没有与己方进行联系。尤其是这几日时间,刘羡在城内烧狼烟,试图与城外的公孙躬部相联系,可竟然没有回应,这极可能说明,是张方击退了公孙躬所部,继而严加封锁,使自己消息断绝,而不是外面没有变化。

    到底是在与张方对阵啊,也不可能一切都这么顺利。

    只是这话不好对司马越他们说,若告知他们,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故而刘羡只是打了个哈哈,做出智珠在握的神情,笑说道:“司空放心吧,我心里有底,不久便给诸位一个惊喜。”

    而实际上,刘羡内心也在思考:需要派个信使出去确认情况,只要能够弄清外面的详情,与援军取得联系,一切便好说了。

    当日傍晚,他把几个亲信召集到军帐中,跟他们说了这个计划,问道:“你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我需要他能成功报信。”

    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众人闻言都不禁微微变色:眼下张方的包围是肉眼可见的严密,虽然夺去了两座土山,但张方随后又在土山外围设置栅栏,军队从中杀出去,都要付出不少的伤亡,何况只是派出去传信的信使呢?

    更别说张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