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 另一个选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九十六章 另一个选择 (第3/3页)

的幻想,大家奋力前进,可还是有一些人,他们顶不住回家路上的风寒,成为了又一批随处可见的路倒尸。

    刘羡眼见道路上到处都是冻毙的尸体,不免有几分凄然。他本想将这些尸体好好收敛,可又担心张方随时会带军前来袭击,那就得不偿失了。再三思忖之下,最终还是选择了以活人为上,等将活着的这些人送到洛阳之后,再从长计议。

    难民们归心似箭,三十余里的路程,以步行的速度而言,大概需要四个时辰才能抵达。但哪怕眼下天气严寒,哪怕他们体力不支,哪怕道路上危机四伏,他们仍旧竭尽全力。中午从河阴启程,竟在当日傍晚就抵达洛阳。

    而在此时的洛阳城外,禁军士卒们听说家属们平安归来,立刻蜂拥而出,茫茫多的人群蚂蚁般拥堵在城门口,与迎面而来浪潮般的人群相撞。他们相互呼唤着重要的名字,一声声连绵不绝,倘若能听到一声熟悉的回应,人们立刻便激动起来,循声与家人们相拥团聚。剩下的那些人受此刺激,则更加激动与恐惧,试图用更高声地呼唤,从人群中寻觅自己的家人。

    这般无序的场景,显然是超出了朝廷预料的。若张方在这个时候进行反击,那怎么得了?司马乂得知之后,立刻派上官巳前来整顿秩序,但结果收效甚微。这无可指摘,在家人团聚的渴望前,军纪又算什么东西呢?

    最后还是东海王现身主持大局。毕竟刘羡不便露面,名义上,他才是解救河阴人质的统帅,所有被解救的洛阳百姓,都欠他几分人情。在司马越苦口婆心地劝诫之下,加上以施粥为条件,这些灾民也就听从劝告,逐渐分散开来,令现场秩序有所缓和。

    这般景象,刘羡所在的西人自然没有参与其中,他们听从司马越的安排,移营到洛阳城南休整。晚膳的时候,司马越处理完难民事宜,便要到宫中去议事,商议下一步的对策。事实上,朝堂中大部分官员都要参加,无非是刘羡这个太尉府被隔离在外罢了。

    刘羡倒觉得这是好事,这种隔离反而变相给了他自由,可以暗自活动了。于是当夜,他改装易服,打扮成寻常军士模样,戴上带纱的斗笠,悄悄地前往城内,去拜访襄阳王府。

    说是襄阳王府,其实就是楚王府。

    即使已经许久不来了,可刘羡依旧轻车熟路。由于大部分官僚都在宫中,其余士卒又多忙着认亲,洛阳城内一片无序,使得刘羡很轻松地就来到了襄阳王府前,向内投递名帖。

    襄阳王司马范此时尚在宫中议事,在府内的则是秦太妃,也就是之前的楚王妃秦氏。她听说刘羡来访,连忙亲自来迎,口中埋怨道:“哟,怀冲还记得我们呀!”

    言语是埋怨,可秦太妃的口气还是很亲近。毕竟刘羡和司马玮之间的关系,世人皆知。司马玮在世时,秦太妃便常常主持楚王府的宴席招待,和刘羡自然相熟。而在司马玮去世以后,两家更是事实上的休戚与共。

    虽然这些年来,刘羡很少过来。但每逢年关佳节,阿萝都会张罗着到楚王府上贺岁送礼,一直维系着两家的关系。而刘羡和司马乂之间的合作辅政,也使得襄阳王府的地位水涨船高,渐渐重回宗室前列。这种种原因,使得秦太妃对待刘羡,就好像对待自家兄弟一般。

    刘羡脱下斗笠,行礼道:“太妃此言,实教心中我惭愧。”

    秦太妃自然不会真的怪罪他,连连将他迎进门后,一面走,一面关切道:“怀冲用过晚膳没有?没有的话,府内还来得及做。我记得你爱吃柑橘,府内也有一些呢!”

    刘羡微微摇头,说道:“不劳太妃费心了,我并不是来叙旧的。”

    “哦?那是为何而来?”

    刘羡长叹道:“太妃,您有所不知,我与骠骑已水火不容。此行前来,我不为其它,而是请您与殿下救命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