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0章 余切的第一个资助者(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20章 余切的第一个资助者(二) (第3/3页)

 而倒爷手里的雨伞,却是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雨伞厂用官方价来补贴自己。

    这种只需倒手一下的事情,就足以令人发财,很难不令人疯狂。

    价值观也会被改变。

    正方又说:“你说的不是下海。下海应当是中性的。中科院的最年轻博导陈春鲜,决定为了摆脱束缚的高墙,在中关村成立民营科技公司,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努力……那叫下海。”

    “而你说的是倒卖!”正方引用了一段话。“‘未来几年,我们的社会中会有一群倒爷,他们对市场秩序起到毛细血管的作用,但不能太多,因为太多会引得主血管阻塞……”

    “我们是大学生,本就有好的人生,何必做这件事情?长远来看,真的好吗?”

    反方道:“辩论不能讲辩证法那一套!要么对,要么错,没有现在对,未来错这种说法!否则无法进行辩论了!那是胡搅蛮缠!这话是谁来说的?哪里有这么一个文件?”

    正方:“这话是余切说的。”

    余切还说过这个?

    这把苏彤搞蒙了。他正听得兴起。

    他在《出路》里面,不是同情那些讨生活的人吗?

    川省有个叫牟期中的倒爷,他就说“我与余切的短暂交谈,有益于这本书的出现”,“余切是为我们说过话的”。

    反方显然也不服气:“我是余切的书迷,我敢肯定我看了他几乎所有,我没有见到过这一句话。余切确实有权威性,但你不能去编造他的话来反驳我们!”

    正方的三辩立刻笑道:“这是余切大二曾写过的课程论文。在《经济研究》上有节选,因为较为大胆,挂的胡岱光的名字。但我们经研究发现,这是余切写的。”

    反方无语了:“这又是什么成果?你说那是余切写的,就是余切写的?”

    正方道:“这是一个叫平新桥的人来写的。他是余切当时的同学兼班长,他还是余切论文的合作人。他的话是有权威性的。”

    反方一时方寸大乱,胡乱说了几句话搪塞过去。

    随后,正方以此为依据,穷追猛打,最终先是把反方开除了“余切忠实的书迷”的成分,而后反复背诵余切写过的鸡汤,打动了在场的学生和教师。

    辩论进行投票。

    学生们各自写上不记名的小条子交上去。

    苏彤是特邀嘉宾,他不需要交什么条子,而是要以自己的名义,表达他的观点。这些嘉宾们有金陵艺术大学的文学院教师、相关的校级领导和部分本地刊物的编辑。

    然后,嘉宾们的投票权重,和学生的权重是一致的,各占一半。

    社会上讲“读书不如下海”也就罢了,学校的领导怎么可能投这一套观点呢?嘉宾必然投正方的。

    因此,只要正方在学生投票那里也赢了,他们就会大获全胜。

    反方的学生也知道这事儿,四辩总结陈述后,立刻露出如丧考妣的神情。

    “莎莎!”

    计票的时间格外漫长,但是,黑板上已经初见分晓。只见到正方的票数越来越多,大概每两个“正”字,反方才有一个“正”。

    统计到一定阶段时,就触发了“过半数分胜负”的规则。眼下有四百多个人,只要正方票数超过两百来票,就无需统计了。

    “四个正……十一个正……二十九个……”

    苏彤在心里面默念上面的数量。

    到四十二个时,他心里砰砰直跳。而接下来也没有任何反转,连着几票都是正方的,“下海派”彻底输了,“读书派”赢了。

    作为嘉宾中年纪最小的人。苏彤要第一个回答他的选择。

    “我先表明我的态度,我选正方。”苏彤没有搞幺蛾子。

    “补贴家用,不一定要放弃学业,可以从事写作、揽私活儿什么的……”苏彤一开始说的有点乱,后面梳理清楚了,“我们真正可能要转变的是职业的观念。”

    “曾经一个人是屠夫,那他就不需要读书,他只需要杀猪就好;现在时代在发展,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仔细想想,你们提到的余切做了很多事,而且一些事情在传统观念来看,不属于家应该去关心的。但是他就是做了!”

    “我呢?我也并不安分,之前我是辅导员,比很多同学的年纪还小,应当是前途远大了。可是我也在坚持的写作,才看到了一些机会和希望……我不反对下海,我反对的是为了下海,把你的本事丢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