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2/3页)
,君士坦丁堡以西的部分仍然属于奥斯曼帝国,剩下的包括大半个色雷斯和马其顿在内的绝大多数欧洲领土,将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黑山共同瓜分。
阿尔巴尼亚也将从奥斯曼帝国独立,这也导致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数量又多了一个。
除了巴尔干半岛的土地损失之外,奥斯曼帝国在爱琴海损失的海域以及群岛也是多不胜数的。
整个爱琴海超过90%的岛屿和群岛将属于希腊,就连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家门口的多德卡尼斯群岛,也就是十二群岛也将直接划入希腊的统治范围。
这一点是和原有历史完全不一样的。在原本的历史中,在巴尔干战争爆发之前,还爆发了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让意大利获得了多德卡尼斯群岛的主权,直到二战后才被移交给希腊。
此时因为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还没有爆发战争的原因,希腊政府在英国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多德卡尼斯群岛,正式将爱琴海变为希腊的内海,这也让奥斯曼帝国欲哭无泪。
曾经打败了东罗马帝国的奥斯曼帝国,到如今的领土几乎只剩下了亚洲部分。之前被列强欺凌也就算了,现在巴尔干半岛的这些小国家都能轻松地打败奥斯曼帝国。
这也代表着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落后就要挨打。不管一个国家的历史拥有怎样的荣光,只要在近段时间不断的衰弱,就有可能面临各种各样国家的欺凌。
想要避免这一局面,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在科技和工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奥斯曼帝国的外交代表是最早签署和约的一方,在签署完这份合约之后,几位奥斯曼帝国的外交代表很快就离开了谈判现场,甚至都没有向列强国家的外交代表打招呼。
这些奥斯曼帝国的外交代表甚至都不敢想当这份和约的具体内容传回国内,特别是让那些比较激进的党派成员得知的时候到底会引发怎样的轩然大波。
可以断定的是,奥斯曼帝国内部肯定会因为这份和约而变天。
和约中奥斯曼帝国的戏份结束之后,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关于奥斯曼帝国欧洲领土瓜分的好戏也正式开场。
在成功拉拢了罗马尼亚之后,塞尔维亚和希腊也是彻底的不装了。
他们在和平谈判中没有任何退让,甚至还利用舆论煽动了民众的不满,在塞尔维亚和希腊国内激起了一阵反对保加利亚霸权的浪潮。
在和平谈判的现场,三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对于各自领土瓜分的争端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而在各自国内,三国的政府和各自的民众也在爆发着相当激烈的争吵,甚至演变成了政府之间的骂战。
希腊首相怒斥保加利亚人丝毫不尊重希腊在这场战争中的贡献,希腊有权利获得南马其顿和萨洛尼卡,甚至还要得到一半的色雷斯地区。
保加利亚政府只想说这是自己的台词。明明战争中贡献最大的是保加利亚,怎么就成了保加利亚不尊重希腊的贡献?
更何况,在之前的和平谈判中,希腊已经获得了爱琴海的诸多岛屿,可以说将爱琴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
而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到现在,前者还是纯粹的内陆国家,后者虽然有海岸线,但也只是黑海的一小部分而已。
对于希腊这个已经获得极大好处却恬不知耻还想要更多的国家,保加利亚政府是怒从心来。
更要命的是,塞尔维亚和希腊似乎联合在了一起。希腊对领土的诉求是南马其顿地区,塞尔维亚对领土的诉求是边境线以南到北马其顿。
这两个国家的领土诉求互不影响,将目标共同指向保加利亚。
要是真按照他们的领土划分来算,保加利亚在这场战争中还能获得什么呢?
东马其顿和东色雷斯的一部分土地,这两块土地加起来的收获都比不上塞尔维亚和希腊收获的零头,明显是保加利亚政府不愿意接受的。
对于巴尔干半岛愈加混乱的局势,野心极大的奥匈帝国自然不愿意巴尔干半岛出现一个以塞尔维亚为首的强大势力。
在保加利亚政府面对如此不公待遇的时候,奥匈帝国立刻联系了保加利亚政府,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条件许诺。
首先,奥匈帝国政府承诺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一笔不低于500万英镑的战争贷款,并且在战争期间向保加利亚提供武器装备。
其次,不管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奥匈帝国保证保加利亚在战后领土不会受到任何损失。
第三,奥匈帝国承诺,只要保加利亚能够打败希腊和塞尔维亚,奥匈帝国将大力支持保加利亚获得马其顿和色雷斯,并且再次向保加利亚政府提供一笔不超过1000万英镑的贷款,帮助保加利亚政府在战后更快地恢复工业和经济。
正是这三项条件,让保加利亚政府信心大增。反正资金和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