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五十六章 :巴尔干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四百五十六章 :巴尔干战争 (第3/3页)



    虽然的黎波里是一片比较荒芜贫瘠的土地,但阿尔巴尼亚也好不了多少。的黎波里距离意大利本土的距离也不遥远,和意大利的突尼斯殖民地更是紧挨着。

    对于缺少大型海外殖民地的意大利来说,如果能够占领整个的黎波里,至少在面子上,意大利政府还是能够挽尊的。

    而且还能堵住那些无知民众的口,的黎波里好歹也是一片面积高达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先不管这些土地有多少能开发,就问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不大,震撼不震撼。

    经过德国政府的劝说,意大利政府最终接受了调停的结果。虽然无法踏足巴尔干半岛,但获得一片面积极大的海外殖民地也是极好的。

    而且这片殖民地还在意大利家门口,并且与更具开发价值的突尼斯殖民地相邻。

    意大利只需要将的黎波里和突尼斯殖民地合并,就能获得一片看起来颇具开发价值的大型殖民地。

    虽然这么做只是自欺欺人,但总比什么收获都没有要强吧。

    况且对意大利来说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意大利进攻的黎波里的过程中,不用担心遭到奥斯曼帝国的强势反扑。

    因为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正在被巴尔干同盟进攻,奥匈帝国又对巴尔干同盟有着想法。

    巴尔干半岛如此混乱的局势,意大利完全可以浑水摸鱼,不用付出太多的伤亡就能轻松占领的黎波里这片面积高达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各自准备着自己的战争计划的时候,巴尔干半岛这边,战争已经完全扩散到整个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和黑山也先后参与了这场战争。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是很懵的,奥斯曼政府压根没想到这些个小国家敢联合起来对抗自己。

    要知道,如果不是列强对巴尔干地区的觊觎,哪怕奥斯曼帝国衰弱了,这些巴尔干民族也无法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独立。

    如今独立没几年的功夫就想与奥斯曼帝国为敌,还是没有任何列强支持的情况下与奥斯曼帝国为敌,这样的想法在奥斯曼帝国看来实在有些太过天真。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奥斯曼帝国再怎么衰弱,也终究是一个人口和领土面积都远远超过巴尔干诸国的强大国家。

    可当战争真正打响的时候,奥斯曼帝国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劲。

    别看巴尔干半岛的这些国家综合国力不怎么样,但他们军队的战斗力那是一个比一个强大。

    巴尔干民族对奥斯曼人的仇恨也是真切的,这导致这些巴尔干国家的军队在战斗中根本不怕伤亡,反倒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打得畏畏缩缩,再加上双方装备没有太大差距的原因,反倒是巴尔干同盟这边占据了上风。

    意识到不对劲的奥斯曼帝国反应了过来,他们立刻选择向欧洲列强求援。

    没办法,前线抵抗巴尔干同盟的已经是奥斯曼帝国的精锐了,这些军队是奥斯曼帝国在这些年来训练出来的新军,还邀请了德国的军官帮助训练。

    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无法对抗巴尔干同盟的军队,更别提奥斯曼帝国那数量庞大的旧式军队了。

    这些旧式军队在巴尔干同盟军队的面前不堪一击,此时要是还不想着对外寻求援助的话,那等到前线的新军消耗一空,战争的局势可就不由奥斯曼帝国说了算了。

    奥斯曼帝国最先联系的是德国政府。

    在这些年来,奥斯曼帝国和德国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奥斯曼帝国的新军是德国军官帮助训练的,一些改革也是仿照仿照德国颁布的。

    让人失望的是,当奥斯曼帝国驻柏林大使求见德国政府的时候,德国政府对此的态度是冷漠的,明显不愿意帮助奥斯曼帝国。

    与奥斯曼帝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德国都没有明确表达支持的态度,更别提欧洲的其他列强了。

    基本上大半的欧洲国家都表示要保持中立,他们不愿意没有任何原因就干涉一场和他们没有关系的战争。

    虽然并不相信这些欧洲国家说出的理由,但奥斯曼帝国毕竟是弱势的那一方,他们对此也没有任何办法。

    在没有其他列强愿意干涉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其实已经趋向一边倒。

    巴尔干诸国对于开拓领土的兴趣是十分浓厚的,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上也根本不惧牺牲,很快就攻克了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多个重镇。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一开始还能抵挡一段时间,随着前线不断的崩溃,各地的抵抗力量也逐渐瓦解。

    要说其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那就得是君士坦丁堡的门户,亚德里亚堡的攻防战了。

    因为清楚攻克亚德里亚堡就能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原因,保加利亚对于进攻亚德里亚堡,那可是准备了许久的。

    光是保加利亚就出动了高达十多万的军队,再加上希腊支援来的数万军队,总军队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

    巴尔干同盟军队在亚德里亚堡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这场攻防战一共持续了超过二十天的时间,双方的死伤是相当惨重的。

    光是保加利亚和希腊联军这边,总伤亡人数就接近5万人,另外还有数千人失踪。在攻防战中被直接摧毁的火炮高达近300门,还消耗了数十万发各式的炮弹,其中有数万发是大口径专门用来进攻堡垒的炮弹。

    至于奥斯曼帝国这边,则是伤亡最大的一方。

    奥斯曼帝国的伤亡接近7万人,另外还有至少4万人失踪。奥斯曼帝国被摧毁的火炮高达近600门,还有上百门火炮被巴尔干同盟军队缴获。

    特别是亚德里亚堡要塞内部的火炮,这些火炮奥斯曼军队是带不走的,只能随着堡垒一起被保加利亚军队占领。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撤退的时候是相当仓促的,他们甚至都来不及摧毁要塞上的火炮。

    这也导致保加利亚和希腊的军队轻松的就缴获了这些火炮,虽然保加利亚和希腊的火炮也有一些损失,但经过缴获的火炮这么一补充,火力的损失其实并不大。

    战场上那些失踪的奥斯曼帝国士兵,有很多都是来自小亚细亚半岛的援军。奥斯曼帝国分为了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亚洲部分的援军对于前来欧洲部分作战的兴趣是不大的。

    他们本来可以龟缩在小亚细亚半岛,但因为政府的命令而奔赴前线。前线要面临的又是这些不怕死的巴尔干诸国军队,这让他们对于战争的斗志一下子降低了一大半。

    在亚德里亚堡奥斯曼帝国军队战败之后,这些来自亚洲部分的士兵匆匆溃散,这也是有数千人失踪的原因。

    有的人慌不择路跑到了各处的农村和山区,有的人则有意识的回到了更东部的君士坦丁堡,只不过选择躲避奥斯曼帝国收拢溃军的地点,选择成为一名逃兵,找机会重新回到小亚细亚半岛。

    这一场损失彻底奠定了巴尔干战争的格局,也让奥斯曼帝国只能龟缩在君士坦丁堡外围进行防御,对于亚德里亚堡以西的大片领土根本无能为力。

    攻克了亚德里亚堡的保加利亚军队也不着急继续向东进攻君士坦丁堡,而是选择向西占领保加利亚南部的大片土地。

    亚德里亚堡以东的土地只有保加利亚和其接壤,就算要占领这些土地,那肯定也是保加利亚来占领。

    而亚得里亚堡以西的土地则不同。这些土地要么和希腊接壤,要么和塞尔维亚接壤,保加利亚想要独吞是根本不可能的。

    目前的局势就是谁先占领这片土地就是谁的,大家都是同盟,总不能去攻占同盟已经占领的土地吧?

    亚德里亚堡战役之后,巴尔干诸国陷入了瓜分土地的浪潮之中,就连小小的黑山都占领了一大片地区,将自己的国土面积扩张了将近一半。

    等到将亚德里亚堡以西的土地全部占领之后,保加利亚和希腊这才回过神来,重新将目光放到了亚德里亚堡以东,巴尔干半岛最重要的城市,君士坦丁堡的身上。

    君士坦丁堡的历史和繁荣不用赘述,这里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也是巴尔干半岛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东罗马帝国加上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作为强大帝国的首都已经长达上千年的时间。

    对于巴尔干诸国来说,君士坦丁堡也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的。谁能够占领君士坦丁堡,就相当于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的地域法理。

    君士坦丁堡周边也是一片平原区域,这里可以说是巴尔干半岛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总之占领这里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在保加利亚和希腊磨刀霍霍向君士坦丁堡的时候,欧洲列强也有些忍不住了。

    本来他们以为巴尔干战争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奥斯曼帝国再怎么不堪,总不至于如此轻松的就被巴尔干这些小国家打败吧?

    但让欧洲列强没想到的是,奥斯曼帝国就是如此不堪。

    这些巴尔干国家盯上其他地区也就算了,君士坦丁堡无论如何是不能让这些巴尔干国家占领的。

    除了君士坦丁堡对于东正教和斯拉夫民族的意义之外,君士坦丁堡和君士坦丁堡海峡,也具备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

    君士坦丁堡海峡扼守黑海的出海口,这对俄国来说十分重要。英国绝不允许巴尔干诸国占领君士坦丁堡的原因,也正是害怕君士坦丁堡和海峡的掌控权落到了俄国的手中。

    这些巴尔干国家能够打败奥斯曼帝国,但他们绝对不可能打败俄国。要是真让君士坦丁堡和海峡落到了俄国的手中,那东欧的局势可就彻底变了。

    英国已经失去了直布罗陀海峡,绝对不能再失去君士坦丁堡海峡。这也代表着,等到巴尔干军队兵临君士坦丁堡,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注定是要进行干涉的。

    万字大章,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顺利完成,求支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