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7章 变法就不可能成功(北宋历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57章 变法就不可能成功(北宋历史) (第1/3页)

    “但吕惠卿未能阻止回朝,熙宁八年,王安石再度拜相,吕惠卿则被外放出京。”

    听到王安石再次拜相,王绾道:“王安石再度为相,证明其还有变法革新之志。可此时已非第一次拜相时,困难只会更大!”

    李念点头道:“正是,王安石再度为相,可能得到的支持还不如第一次,且变法派也内部分裂,人心不齐。王安石想要实行的新法更难推行!”

    第一次时虽是头一次做,但那时的变法派充满信心,人心相对较齐,有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冲劲和拼劲。

    现在虽是二周目,相比于一周目更有经验,可人心已不同了,赵顼对变法产生犹疑,变法派内部也发生了分裂。

    而人心会变,也与这些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有关。

    未得到王安石举荐前,吕惠卿、章惇、曾布都是些啥人?

    其等虽有才干,可还未掌大权,还在受磨砺、慢慢熬资历的过程中,即便以他们的才干最终会成为宋廷重臣,可这个过程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

    是王安石向赵顼举荐,让其等被飞速拔升,突然间便走完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路。

    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较于举荐前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而身份地位的变化也会让心态想法发生转变。

    就像人很穷的时候,会光脚不怕穿鞋的,很有勇气和拼劲,可等变得不穷了,反而会顾这顾那,失去拼劲。

    “王安石对此也有些心灰意懒,且王安石身体状况不佳,熙宁九年时,屡次向赵顼请辞。也是这一年,王安石长子病逝,更加打击到王安石。”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的请辞被赵顼通过,赵顼应该想等王安石回来,但这次辞相离朝后,王安石再未回朝。”

    “在王安石离开后,赵顼并未停下变法,反而亲自下场主持。”

    冯去疾道:“这赵顼确有变法改革赵宋之志!”

    有想法归有想法,能不能成又是另一回事,赵顼尽管也是皇帝,但他掌握的权力没法和始皇、汉武、唐宗这等强权皇帝相比。

    李念道:“王安石辞相后,赵顼进行的改革主要集中于官制改革上,其想通过减少冗官冗政,来增强赵宋朝廷的行政效率,以及为朝廷节省开支。”

    蒙恬听到这儿,问道:“这赵顼可是失败了?”

    李念摇了摇头,笑道:“在赵顼在位时算成功了!”

    蒙恬秒懂,在位时算成功,那等不在位时,那就是失败了……

    “赵顼所进行的改革史称‘元丰改制’,这次改制有一定的作用,可惜赵宋的问题早已积重难返,赵顼没那魄力,也没有能力将冗官问题一改到底。”

    以赵宋的情况,要真想解决冗官问题,就得将那些冗余的官员免去官职。

    说好听点叫“精简官员”,不好听就是把这些人全给裁了。

    可那些冗余的官员可不会傻傻站在那让赵顼把他们裁掉,他们为保障自己的利益,必会和赵顼对抗,甚至与那些不在赵顼裁员名单上的官员联手。

    赵顼也不敢把这些人全裁了给放到社会上去。

    儒家和科举其实便是设置一个圈子,既是为王朝统治者选拔人才,也是让优秀的人才被圈起来,使他们没有心思再琢磨造反谋逆之事,让王朝统治更加稳固。

    可要搞大规模裁员,就是将这些好不容易给圈起来的“英雄”重新给放到社会上去,鬼知道他们最后会干什么。

    崇祯当年也干过裁员这种事,结果一刀裁到了李自成那。

    且赵宋的崇文抑武、优待士人的“祖制”也让赵顼很难动手,这“祖制”可不比其他祖制,是赵宋的统治根基!

    赵顼要是大规模裁官,等于在自掘统治根基。

    因而,赵顼只能在有限范围内缝缝补补,不可能真解决赵宋的冗官问题。

    “赵顼是一位很想有作为的皇帝,可其愿望虽好,但能力不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