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扬州城 (第3/3页)
掌柜的是个扬州老汉,嗓门洪亮:“几位客官,来两碗什香面?加不加笋丝、肉丝?”
“全套,再沏壶茶。”
林胖子对这里很熟悉,招呼一声后,便带着二人上了二楼临窗雅间内,看着窗外热闹景象,有些感叹道:“我少时顽劣,经常偷偷跟着那些掌柜到处跑,每次到了扬州,都会来这家小店,老店主大概是去世了,新来的伙计也不认识我。”
说话间,伙计已端上来三碗面,热气腾腾,面上铺着花椒、茴香、蛋皮、笋丝,浇了一勺热汤,香气扑鼻。
此外,还有些水晶肴肉等凉菜。
淮扬菜的味道自是不用说,这家小店手艺也很不错,加上三人旅程劳累,转眼间就唏哩呼噜一扫而空。
刚喝口茶,便听得窗外有人声喧嚣。
三人抬头望去,但见运河之上两艘盐船相撞,船上的汉子们皆拔刀怒目而视,嘴里不停叫骂,很快便动上了手。
他们的身法很是灵活,在船上奔腾纵跃,如履平地,且刀法狠辣,招招致命,转眼间便有数人身死落水,血色染红了河面。
李衍眉头一皱,“这是…‘船拳’?”
“衍小哥好眼力。”林胖子点头称是。
李衍点头道:“久闻大名,还是头一回见,果然不俗。”
南湖船拳,流行于嘉兴南湖流域,最早可溯至吴越争霸时期。
《JX市志》载:“越人于舟上以桨为兵,演练击刺之术“。随着漕运兴盛,船拳成为护镖绝技,讲究“桩牢身稳,手捷步活“。
在方寸船头施展,似开似闭,以身为轴原地转动,兵器多用船桨、鱼叉等水上工具改制,极其适合水上战斗。
当然,三人只是看热闹,懒得掺和这些江湖事。
“啧啧…”
看着赶来的官兵将人群驱赶,沙里飞微微摇头,“胖子,这边的江湖道你可熟悉?”
“了解一些。”
林胖子如实回道:“除去漕帮、排教、太湖绿林这些,还有不少武道世家传承,比如这扬州城,最出名的便是张氏‘武进士拳’。”
“张家传闻为唐相张九龄后裔,这些年三代之中,有七人中武进士,创‘张氏武进士拳’,独门技法‘七星步’名震江湖…”
“广陵那边民间擅五禽戏,也在扬州很是流行,很多武者‘晨练于市,暮演于郊’,就在这东关街一带…”
“此外,扬州乃两淮盐运司驻地,‘天下盐商,十之七八聚于扬州’。这些盐商之豪富,冠绝天下,自建不少园林,还重金聘请各路武道和玄门高手护卫。”
“说实话,单这股力量,倭寇敢来都有些奇怪。”
李衍心有所感,低声道:“就怕来的,不只是倭寇…”
一壶茶喝完,太阳终于西沉。
夕阳穿过桥洞照在河面,撒下一片金鳞。
三人当即起身,在东关街旁的水巷雇了个乌篷船,驶入小秦淮河。
这里自然比不上真正的秦淮河,但却是典型的江南水景。
河道仅容两船并行,两岸是白墙黛瓦的民居,墙下砌着石驳岸,岸边种着杨柳,柳枝垂到水面,夜风一吹,拂得船篷沙沙响。
船行得缓,加之两岸陆续点起灯笼,似在画中漂。
岸边有妇人蹲在船头洗衣,木槌捶打衣裳的声音“砰砰”,远处亦有船娘开口清唱扬州小调,酥的醉人。
沙里飞乐道:“这瞧着不像是有倭寇来袭啊…”
林胖子摇头沉声道:“扬州承平已久,百姓怕是没当回事。”
说话间,船只已来到小秦淮河中段。
但见一座三层白楼临河而建,不仅挂着彩绸灯笼,甚至还有一座临水而建的戏台子,不少乌篷船听在下方观看。
白楼乌木大门上方匾额,赫然写着“琼花楼”三字。
“到了,就是这里。”林胖子连忙让船夫停下。
“不急。”
然而,李衍却忽然拦住了想要上岸的两人,若有所思,对着船夫低声问道:“老丈,扬州城的百姓,很喜欢养猫么?”
此话一出,林胖子和沙里飞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沿岸的街道角落、柳树上,甚至屋顶,已密密麻麻出现了很多猫咪。
这些猫咪姿态慵懒,但数量之多,却让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