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0章 第二个晁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550章 第二个晁错? (第3/3页)

,还是未来必然出生的皇嫡长子,亦或是其他某位公子;

    无论谁做太子,只要他是太子,那就得认太子家令为自己的属臣!

    也就是说,在当下能成为太子家令的人,并非押注刘荣的某一位公子,去赌这位公子能不能成为储君。

    而是直接押注未来的太子!

    就像后世那句闻名遐迩的:我只想做县长夫人,谁做县长我不在乎一样。

    如今这个时间点的太子家令,基本也等于说:我只想做太子家令,谁做太子,我就是谁的家令。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皇长子的出生,未必就让所有的学派,都对这位皇长子殿下有过度的关注;

    但毋庸置疑的是,皇长子的出生,提醒了所有的学派:新一轮的‘赌未来’‘押注太子’游戏,即将开始。

    其中,又尤以风险极低、回报极高的太子家令,最值得这些有志于成为汉家执政学派的学说争夺。

    要知道太宗皇帝年间,晁错就是先帝的太子家令!

    谁又不想成为第二个晁错?

    谁不想像当年的晁错那般,凭借太子家令的身份,一步步图谋‘太子师’的超然身份,而后潜移默化的影响太子储君,也就是未来的汉天子,从而打造出一个情感性亲近本学派的汉天子?

    明白了这些,再来看各学派的激烈反应,以及朝堂内外的暗流涌动,就没有丝毫值得奇怪的地方了。

    ——东宫窦老太后,再次盯上了太子家令的位置,自然是要为窦氏一族,谋求荣华富贵的进一步延续。

    栗太后同样在族人的提醒下,盯上了这个可以加快栗氏外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汉家又一显赫外戚家族的要害位置。

    此外,朝中公卿百官,功侯贵戚,但凡是觉得自己有那个能力,且在刘荣心中有这份面子的,也都对这个足以使得自己,乃至家族显赫数十年的位置垂涎不已。

    至于各家学说、学派,自也不遑多让。

    ——黄老学淡退虽然已成定局,但必然不甘心。

    所以,黄老学打算通过东宫窦老太后这条线,来谋求太子家令之位,好为本学派续命。

    具体的操作模式也很简单:要么,让某个黄老俊杰和窦氏联姻,要么,让窦氏某位接触子弟治黄老,从而具备‘窦氏外戚+黄老士子’的双重身份,使窦氏一族和黄老学达成双赢。

    法家自然更不必多提——上一个太子家令影响学派命运的案例,便是法家‘现圣’晁错所为。

    开卷考试,答案就摆在那里,法家没道理不去抄。

    但不知是不是晁错‘似胜非败’的经历,让法家有所迟疑——在这次争夺中,法家明显少了几分底气。

    拿出的人选更是可怜——实在没合适的人了,只能把廷尉赵禹推了上来,并把雁门太守郅都当做了备选。

    只能说,晁错之后,法家虽然得到了仕汉的途径,但在朝堂层面,法家的力量还是太过于薄弱,着实有些‘人丁不兴旺’。

    法家有动作,儒家自然也不甘落后,有样学样,推出了一位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博士,以及不下十指之数的年轻才俊,对太子家令之位势在必得。

    儒家的候选阵容更是堪称豪华。

    公孙弘!

    董仲舒!

    鲁申公!

    辕固生!

    颜回后嗣颜异!

    若非楚元王刘交早已薨故,怕是连这位《楚诗》流派代表人物,《元王诗》开山鼻祖,也要被儒家搬出来。

    儒家下了场,原本不打算掺和的墨家,也腼腆的跳了出来,向刘荣委婉表示:家令这种事,俺们墨家也不是干不了……

    这倒是不奇怪。

    儒墨世仇。

    双方之间,发生这种‘你要干什么,我就偏不让你干什么’的纯粹针对,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只是这样一来,朝堂内外公卿大臣、功侯贵戚,外加各自背后的学术背景……

    用后世那句流行语来说:皇长子的降生,让整个长安朝堂,都乱成了一锅粥。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