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0章 第二个晁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550章 第二个晁错? (第2/3页)

太子宫的下一位主人。

    但在当时,太子宫上下就会有明确的认知:在先帝搬出太子宫后,太子宫自然进入下一周期,从先帝搬出去的那一刹那开始,太子宫便已经为下一位储君所有。

    诚然,直到下一位储君得到册立的那一刻,没人能确定这个人是谁,也不可能有人敢提前交接太子宫。

    但在下一位储君——具体到先帝年间,便是当今刘荣获封为太子储君时,无论是太子宫上下对刘荣,还是刘荣对太子宫上下,便都会就过去三年,太子宫暂时无主的空歇期进行复盘。

    说得再具体一些便是:刘荣获封为太子储君,真正得到太子宫的归属权后的第一天,刘荣便要前往太子宫。

    而后,刘荣就可以毫无顾忌的询问太子宫上下:太宗皇帝驾崩、父皇即立至今,这三年的时间里,孤的太子宫,可出了什么岔子?

    这时,太子宫上下——通常是作为太子宫主事的太子詹事,也就是家令,会代表太子宫回答刘荣:回太子殿下;

    过去三年,殿下虽然未曾得封为太子储君,但殿下的太子宫,臣等可都是尽心竭力的照看着……

    便是类似这样的状况。

    同样的道理;

    在先帝驾崩,当今刘荣即皇帝位后,太子宫也同样进入了又一个新周期。

    今天,刘荣的皇长子降生。

    抛开其他所有因素不谈,但就论可能性,刘荣的太子储君,最快也需要等六年后,也就是皇长子年满六岁、度过脆弱的婴幼儿期,才能具备得到敕封的可能。

    到了那时,如果刘荣敕封皇长子为储君,那到了太子宫,皇长子也同样要责问太子宫上下:自父皇即立至今,这十来年的时间里,孤的太子宫,你们都照看的如何啊?

    而且这种责问,并非只是局限于口头上的‘怎么样’‘好不好’‘出没出问题’;

    若真出了问题,那是真要追责的!

    好比说,六年后,今日刚出生的皇长子,果真被刘荣敕封为太子储君。

    而在当下,甚至在这之前,太子宫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财物失窃、人事私相授受之类;

    那等到六年后,才刚得封为太子储君,年仅六岁的皇长子,是真的会追究这发生在自己出生前后,甚至自己都还没出生时,发生在太子宫的肮脏之事的!

    因为按照如今汉室的运转逻辑,从当今刘荣继承皇位,搬出太子宫的那一瞬间开始,太子宫留下的,以及新增添的一切,就都归属下一位太子储君所有。

    所以,在太子宫出现问题时,哪怕下一位太子储君还没有获得敕封,亦或是没有长大——甚至于还没有出生,都不影响下一位储君,对太子宫中的一切事、物,乃至于人的归属权。

    或许有人要问了。

    这又怎样呢?

    这与眼下,诸子百家之间的学术纷争,转变为正对皇长子,亦或是太子储君的教导权,乃至于太子宫的争夺,又有什么关系呢?

    答案非常简单。

    ——在当今汉室,太子储君对太子宫的拥有权,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既不是财货,也不是权利。

    而是人!

    还是拿先帝年间的窦婴距离。

    在太宗皇帝驾崩、先帝即立,当今刘荣还没有获封为太子储君,还只是皇长子,且吴楚七国之乱还没爆发的间隙,窦婴一度接近成为太子詹事,即家令。

    那么,倘若在当时,窦婴真成了太子家令,那无论如何,后来得封为太子储君的刘荣,都要认窦婴为自己的太子宫属臣——而且是属臣之首!

    哪怕是在获封为太子储君当天,刘荣也要感谢窦婴:孤未得封为储的这几年,劳烦家令替孤掌管太子宫,实在是辛苦了。

    换而言之:哪怕皇长子才刚出生,当今刘荣还未敕封太子,且短时间内不可能册立储君,太子家令之位的争夺,也同样是有意义的。

    而且,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押注太子’,争夺太子家令之位,算是最低风险的押注方式。

    因为无论将来,谁成为刘荣的太子储君——无论是今天出生的皇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