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就像两条狗,在争抢主人手里的骨头 (第2/3页)
看起来争夺的东西是虚无缥缈的,但其实背后的博弈焦点,还是集散大明货物的权力,圣城之名花落谁家,都代表着获得对大明货物分配的权力。
大明环球商队不可能长久停留在泰西,自己去集散货物,就需要一个代理人。
而神罗帝国的使者则戏称:就像是两条狗,在争抢主人手里的骨头。
礼部部议,最后给的意见是给谁不重要,关键是给谁这个权力,要在大明手里。
礼部官员就是这样,他们对于礼法十分看重,对于控制礼法有种偏执的执念,比如礼部诸官对拉丁文的改良,补充字母、修正逻辑后,推而广之。
朱翊钧把光明城的赐名,给了葡萄牙里斯本,并且给五章衮服加身的安东尼奥,加了一个大牧首的册封。
这也是礼部的建议,礼部认为,安东尼奥的王位从过去几次冲突来看,仍然不是很安稳,葡萄牙的贵族只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但并不认同安东尼奥。
费利佩大方阵入侵葡萄牙的时候,这些贵族们,没有帮助安东尼奥。
里斯本成为圣城,安东尼奥成为大牧首,可以加重他的权威,获得更广泛的认同与支持。
比较有趣的地方,就是圣城的期限只有五年,这在圣旨上写的非常明白,五年后,还需要重新颁布。
只要大明还有商品优势,只要世界各地还需要大明商品,那么这个圣城赐名,就有意义,就会有人争抢。
同样,大明皇帝也告诉了法兰西使者莱昂,大明环球商队,明年起,将不会在勒阿弗尔停留散货,如果有需要,可以自己到里斯本购买。
大明给出的理由是:糟糕的英格兰人,在泰西的海面上制造了太多的海盗,为了大明环球商队的安全,减少在泰西停靠的时间,只在里斯本停留,不再北上法兰西,对大明而言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这个理由如此的充分,以至于莱昂离开的时候,只能痛骂该死的英国佬了。
尼德兰特使浩特曼觐见了皇帝陛下,希望大明皇帝准许尼德兰商船通过马六甲海峡,到千岛之国做香料生意。
千岛之国,就是大明口中的元绪群岛,也就是殷宗信驻扎的赤军山港。
大明皇帝告诉浩特曼,香料生意可以做,但只能在马六甲城购买香料,尼德兰的商队不能通过马六甲海域。
给的理由是:保证香料的生产,就必须要维护南洋的贸易环境,严密防止外来船只进入,是为了防止海寇混入其中,在南洋制造混乱。
马六甲海峡并不宽,水也不深,大明海防巡检,还是能够保证,在马六甲城被攻破之前,不会有大规模的尼德兰人或者英格兰人进入南洋,确保大明海权、确保大明海疆安全。
浩特曼反复表示,尼德兰人在南洋的活动,一定会合乎大明律法。
但大明皇帝表示,尼德兰人不会违反,但船上的英格兰人一定会。
这也是个浩特曼无法反驳的事实,尼德兰船队里有太多的英格兰人了,本来两国就靠的很近,尼德兰第一任国王还是个英格兰人,浩特曼离开的时候,同样对英格兰骂骂咧咧。
糟糕的英格兰人,让浩特曼无法反驳皇帝给出的理由,哪怕大家都知道,这个理由就是一个推脱,本质上,是大明把南洋看成了后花园,不允许任何人闯入。
正如礼部所言,南洋是大明在万历开海中,最重要的利益,一切海洋政策,都会围绕南洋进行展开。
汉莎联盟、神罗帝国、罗斯国的使者依次觐见,都是过去的老要求。
汉莎联盟希望允许大明继续批复照准,允许他们到里斯本进货,否则葡萄牙人,真的不给他们一点货物,或者索要更多的税款;
神罗帝国的使者一如既往的过来看热闹,没什么太多的请求,只是告知大明皇帝神罗帝国的一些变化。
而罗斯国还是让大明退出乌拉尔山脉以东,大明以墩台远侯为首的冒险队,给罗斯国的东扩造成了太多的困扰,尤其是皮草,统统被大明买走了。
朱翊钧见完了泰西使者就一个时辰了,喝了口水,休息了一刻钟,开始见各个总督府的使者,墨西哥、智利、秘鲁、巴西总督府的使者,依次觐见了使者。
墨西哥智利秘鲁,三个总督府使者则是表达了感谢,环太商盟总理事阎士选和副理事姚光启,真的非常公正,在调节太平洋贸易纠纷的过程中,不偏不倚,以事实论断,给东太平洋带来了安宁。
经过大明的调节,三个总督府发现,其实过去很多的劫掠、冲突,完全没必要发生,甚至有些事儿,根本就是误会,只是过去没有这么一个地方,让彼此沟通(吵架)。
巴西总督府的使者有两个,一个葡属,一个西属,这两个总督府的使者,为了谁才是巴西总督府使者,在拱宸殿吵了起来。
皇帝看了会热闹,这两个使者的拉丁文有点不太标准,夹杂着方言,搞得朱翊钧只听明白了八成。
葡属总督治所在萨尔瓦多,西属总督府治所在里约热内卢。
葡萄牙人觉得西班牙人抢了他们开拓好的地方,建立的总督府是非法的,而西班牙人则大声争辩,根本就是葡萄牙人卖给西班牙的!
二者的诉求是完全一致的,希望允许巴西总督府加入环太商盟。
至于如何通过麦哲伦海峡,不需要大明皇帝分心,他们自有办法,用两位使者的话讲,麦哲伦海峡就像是娼妓的裤腰带,有钱就可以进去。
虽然这个比喻略显粗俗,遭到了礼部尚书高启愚的严厉警告,但话确实是实话。
朱翊钧准许了这一请求,重申了环太商盟章程里的关键,不得袭扰大明船队,有事先到琉球总理事衙门告状,不要动不动就打起来,要维护海贸环境。
增加秩序侧力量以对抗日益混乱的海洋环境,是大明开海眼下的主要任务。
当然,真的打起来,大明也只能居中调停一二,那么远,派兵是不可能派兵的。
安哥拉总督府、莫桑比克总督府、果阿总督府也派遣了使者,朱翊钧也就是见了见,没有达成什么共识,就是友好的交流了一下,大明开海的侧重还是在太平洋,而非西洋、大西洋。
安哥拉使者在礼部要求后,直接摊牌了,不借着刚果王国的壳儿,来骗、来偷袭大明这个五千岁的老人了。
暹罗、柬埔寨等地使者,依次觐见,他们也没什么诉求,只是希望大明在西南的攻伐,能收着点力气,别把他们一起打死了。
二十八万汉军进攻播州,造成的影响,比朝廷预想的要大得多,如此规模的征伐,终于让中南半岛各国清醒了许多,不再胡言乱语了。
朱翊钧用了三个时辰,见完了所有的使者,大明的外交月,正式结束,七月初四,采买了足够货物的各国使者,带着大明货物离开了港口。
大明皇帝拿着自己的金算盘,把账目算了算,收益是很可观的。
仅仅这一个月,流入大明的白银超过了七百五十万两,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仍在缓慢增加,二十一年预期在一千六百万银左右的规模。
这就又回到了之前宝钞是否会超发的问题上,已知流通到海外的宝钞不用兑换,再加上白银流入增加,黄金宝钞不会在五年后就轰然倒塌,甚至目前一千二百万贯的发行量,低于白银流入。
宝钞的发行是有序的,更是健康的,皇帝需要严防死守,防止肉食者,尤其是蠢货灵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